冬季貯藏人工增鈣可提高果實品質?

核心提示:冬季是貯藏果實的季節,大宗水果如蘋果、梨、柑桔、葡萄、芒果、龍眼等收穫下來後便進入運輸貯藏與食用階段。有些果實剛收穫時,外觀與食用品質都還好,但是貯藏一段時間後就出現問題,如蘋果苦痘病、梨黑心病、大棗裂果、芒果凹陷病等,出現了品質下降不耐貯藏。

方法/步驟

冬季是貯藏果實的季節,大宗水果如蘋果、梨、柑桔、葡萄、芒果、龍眼等收穫下來後便進入運輸貯藏與食用階段。有些果實剛收穫時,外觀與食用品質都還好,但是貯藏一段時間後就出現問題,如蘋果苦痘病、梨黑心病、大棗裂果、芒果凹陷病等,出現了品質下降不耐貯藏。

科學研究已表明,這些生理病症都是因為果實本身的低鈣水平所至。如何提高果樹整體鈣營養水平,尤其是直接增加果實中的鈣含量是這裡最為關鍵的問題。儘管在果樹營養診斷方面,早已建立了葉片鈣含量標準值,但是實際生產中,葉片缺鈣的現象遠不及果實缺鈣問題突出。

近年來果園中採前採後的果實缺鈣症日趨嚴重,使科技人員以果實為靶器官,進行了果實增鈣機制與人為調節措施的試驗研究。下面介紹果實採前採後人為增加鈣的調節措施,以便有效地控制果實生理病害發生率,延緩果實品質儲存期。

人們首先會問,在眾多必需營養元素中,為什麼果實中的鈣水平會低?能對果實品質造成多大影響?缺鈣不僅貯藏壽命縮短,還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害,如苦痘病、潰腐病、水心病、栓化斑點病、內部敗壞與皮孔病等。

要知道,在眾多必需營養元素中,鈣的最大特點是,在樹體中是一個不易流動的元素,所以要調節果實缺鈣是有難度的,要考慮不同種類果樹生育期生理輸送機制,確定其施鈣的時間方式部位數量等,這不是簡單施任何一種鈣肥就可以解決的,還要綜合水分溫度氮素等多種環境因素的配合調節。

採收前增鈣措施 果園要適時灌水,及時排水,增施有機肥,提高鈣的有效性。但是,過分灌水,樹體旺長,果體增大,鈣含量降低,品質下降;在實施栽培中,間隙適當的土壤乾旱和空氣乾燥有利於果實鈣的提高。

注意鈣肥的施用,增加土壤中的交換性鈣,預防果實的苦痘病有良好作用。即使在石灰性土壤栽培的果樹,雖然土壤含有大量的鈣離子,但果實仍可能出現缺鈣。例如有的蘋果硬度降低,在貯藏時期發生苦痘病等。

適量、適時施用氮肥,不可偏施氮肥,尤其大量銨態肥,試驗表明:NH4+不利於Ca2+的吸收與運輸,目前生產中果樹施肥容易偏重氮肥,而導致氮與鈣的失衡,造成果實內缺鈣問題,經驗證明,過高的N/Ca可導致蘋果苦痘病發生。

此外,還要看到大量施鉀、鎂可加速鈣的缺乏。

針對果樹開花結果期對鈣的需求量很大的特點,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要集中在盛花後6周內施用,重點往幼果上噴灑含鈣的營養液。例如,在花後4~5周內噴施1%~2%氯化鈣溶液數次;在採果前一個月噴施2.5%~3.0%氯化鈣溶液1~3次,效果都不錯。可採用的鈣肥種類:常用的是氯化鈣和硝酸鈣。近年來一些高附加值有機鈣的效果也很好。

對於套袋果實而言,要在套袋之前噴施才行。例如,噴0.5%Ca(AC)2有效提高硬度和減少腐爛;減少荔枝、櫻桃裂果。但是,噴施濃度過高會出現斑點、落葉等。

採後增鈣技術在生產實踐中採用採後噴鈣、浸鈣和滲鈣,都可明顯改善果實貯藏品質,抑制病菌侵染而導致的果實腐爛。採後滲鈣的方法:能使果肉鈣水平適當,減少表皮傷害,是較好的方法。滲入的鈣是通過果實表皮蠟脂層的縫隙深入果實內部的,採後處理可結合氣調,熱處理更有效保持果實硬度,減少禿皮病的發生。

採後滲鈣法以加壓滲鈣法的效果鈣含量最高,加壓滲鈣處理的果實比噴施浸蘸或溫差浸鈣處理的果實鈣的含量增加2~3倍。但是鈣處理可明顯降低貯藏蘋果中的香氣釋放量,而且太高就會引起果皮損傷,反而加工品質下降。

果實貯藏過程中不同部位的Ca2+發生再分配現象,蘋果中Ca2+由果心區移向外層果肉,如果向蘋果心注入CaCl2可抑制苦痘病發生。

總之,無論採前或採後,只有特別注意使靶器官——果實獲得適宜的含鈣量,才能防止果實因缺鈣而產生的品質下降現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