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各位,如果對您有所幫助,麻煩您點選下面的有用按鈕
一、岩屑描述方法:
1、描述前準備工作:
描述前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幾點:
(1)備有《岩屑描述記錄薄》1本
(2)備有紅、藍鉛筆和書寫鋼筆各一支
(3)備有1x10倍或1x30倍放大鏡1個
(4)備有盛濃度為5%-10%的鹽酸試劑滴瓶
(5)備有彈性鑷子一個
(6)地質值班房內熒光燈完好可用,供電,便於複查含油岩屑
2、真、假岩屑的鑑別方法:
2.1真岩屑的基本特徵:
(1)顏色多為新鮮色調。
(2)直徑大小一般在3-5mm之間,部分2-3mm。
(3)形狀多呈刺狀、稜角狀、片狀。
(4)在相應井段中為新成分出現的。
(5)岩屑百分比含量由少增多呈規律性變化的。
(6)含油岩屑的產狀、熒光顏色、級別與上部顯示層有明顯區別。
(7)砂岩粒度、礦物成分、分選、磨圓等結構特徵有明顯區別。
(8)鑽時上有明顯特徵,氣測異常明顯變化。
2.2假岩屑的特徵:
(1)方而大的岩屑塊,可見垂直斷面。為井跨塌受張力而掉落的上部地層。
(2)色調模糊且外形呈圓形的較大岩屑塊,多為上部井段已出現過的滯後岩屑。
(3)岩屑顏色與新鑽入地層組段的顏色特徵明顯不同,為巖性滯後餘屑。
3、岩屑描述方法:
3.1岩屑描述主要內容和突出重點
(1)岩屑描述的主要內容對泥質岩類主要是岩石定名,顏色特徵,層理,結構化石含有物特徵及成巖程度等方面的描述。
(2)砂質巖類的描述除進行準確的岩石定名以外,還應按照岩心描述的,有關要求,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岩屑的粒度,層理結構,礦物成分,分選,磨圓程度和膠結的疏鬆或緻密程度一同進行描述。
(3)岩屑描述的突出重點是岩石定名和含油氣情況,岩石定名和含油氣情況描述準確。
3.2岩屑描述的方法和步驟
(1)大段攤開,縱向觀察。在岩屑描述之前先將數包岩屑(10-15包)在描述臺上大段擺開,稍離遠些進行粗看,大致找出顏色和巖性的變化界線。
(2)遠看顏色,近查巖性。遠看視線開闊,易於區別顏色界線。而近查巖性,可以防止描述疏忽大意而漏掉那些百分比含量很少的含油岩屑。以保證不漏描薄油層。
(3)乾溼結合,挑分巖性。岩屑顏色的描述以晒乾後的色調為佳,但岩屑溼潤後砂岩的成分,粒度,分選磨圓等結構特徵較明顯,易於區分。
(4)分層定名,按層描述。分層定名即岩屑描述“卡層”,“卡層”的原則是依據巖性和顏色的變化,目估各類巖性的百分比及新成分的出現來確定描述井段內某岩層,然後進行巖性定名和厚度劃分,對於小於0.2m的薄夾層的,一般不在巖性定名欄目內進行定名(除見含油岩屑外),但在描述內容欄目內作為薄夾層進行描述,以便於裝圖歸位。
二、岩屑含油氣觀察
1、按照地質設計密度要逐包進行熒光檢查,並在熒光記錄、觀察記錄,岩屑描述記錄有關欄目內填寫熒光檢查結果。
2、在熒光檢查時發現特殊的熒光顏色,對熒光岩屑應該逐包進行系列對比並評價含油氣顯示。
3、經熒光幹、溼照檢查均證實為油氣顯示或油氣層後,就立即逐包、逐層進行含油氣情況落實。
4、確定含油岩屑(含油砂樣)佔岩屑百分比,大於1%的應填寫阿拉伯數字含量值,小於1%的應填寫佔少量或見幾顆。
5、確定含油砂岩佔砂岩百分比或含油岩屑佔同類巖性的百分比的填寫方法同上面的4。
6、確定幹照熒光的顏色和亮度特徵,並填於記錄中,如:含油岩屑填亮黃、棕黃、黃色或深棕、暗黃色、淺黃色。
7、確定岩石定名;巖性定名等於顏色+含油產狀+巖性。如:棕褐色含油細砂岩。
A含油岩性顏色的確定包括兩種因素,一是油質的顏色,二是岩石本色。若含油岩屑飽滿或較飽滿,應描述油質的顏色特徵。通過含油岩性顏色特徵,較直觀的反應出含油飽滿程度。
B若含油岩屑含油性差,不均勻,不飽滿,採用定複合顏色。次要顏色在前,主要顏色在後。例如:棕灰色、黃灰色、或灰棕色等。
C巖性:定岩石本名。如:粉砂岩、細砂岩、砂礫岩、白雲岩等。
D含油岩屑的含油級別分六級,即:飽含油、富含油、油浸、油斑、油跡、熒光。
三、常見岩石的鑑定
1、礫石
顆粒直徑大於1mm以上,成分複雜,主要有石英、燧石、灰巖及各種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粒徑大於1000mm為巨礫,100-1000mm為粗礫,10-100mm為中礫,5-10mm為細礫,1-5mm為小礫。
2、砂岩
顆粒直徑0.01-1mm之間,成分常見有石英、長石、雲母和其它雜色礦物。除鬆散砂層以外,均膠結成巖。膠結物有多種(如泥質、灰質、矽質和鐵質等),因此硬度也不一樣,斷口粗糙。粒徑0.5-1mm為粗砂,0.25-0.5mm為中砂,0.1-0.25mm為細砂,0.01-0.1mm為粉砂,小於0.01mm為粘土。
3、泥質砂岩
成分常見有石英、長石、雲母和其它雜色礦物,含泥質較重,膠結型別為泥質膠結。
4、鈣質砂岩
成分常見有石英、長石、雲母和其它雜色礦物,鈣質膠結,片狀,滴稀鹽酸起泡。
5、泥岩
性軟細膩,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性軟者造漿。成巖較好者,多呈土狀斷口。
6、砂質泥岩
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含有砂質成分,多呈土狀斷口。
7、頁岩
多與泥岩相同,不同之處它具有頁理構造,而且表面光滑。
8、油頁岩
多與泥岩相同,具頁理構造,可點燃,燃燒時具油味。
9、石膏
為瀉湖相之硫酸鹽,成分為硫酸鈣。與鹽酸不起反應,硬度為2度,小刀可以刻劃,性硬者岩屑呈纖維狀或緻密狀,性軟者呈粉末狀,它的溶液可用氯化鋇滴定成乳白色。
10、芒硝
屬硫酸鹽類,成分為硫酸鈉。結晶好者可見似菱形晶體,溶於水後汙染岩屑,可蒸發結晶呈“毛狀”出現在岩屑表面,具澀味而有涼感。
11、膏泥岩
屬泥岩類,含25%-50%的石膏,常見於孔一段棗零油組,常與泥岩和石膏成薄互層。
12、石灰岩
化學沉積之淺海相碳酸岩,成分為碳酸鈣。遇稀鹽酸起泡強烈,質純者可全部溶解。性脆,中硬,斷口平坦,表面清潔,含泥質重者可稱為泥灰岩。
13、白雲岩
化學沉積之淺海相碳酸岩,成分為碳酸鈣鎂。遇稀鹽酸無反應或微弱起泡,加熱後起泡強烈。性脆而中硬,表面清潔。
14、生物灰巖
化學沉積之淺海相碳酸岩,成分為碳酸鈣,遇稀鹽酸起泡強烈,岩石表面可看到介形蟲、螺化石及生物碎屑。
15、白堊土
白色、疏鬆、性軟易碎而呈粉末,它是碳酸岩鹽類的特殊型別,遇稀鹽酸起泡劇烈。
16、高嶺土
多為白色,緻密性軟,且有滑膩感,屬鋁土矽酸鹽類,常由長石風化而成,有時與鋁土礦伴生,具塑性,可耐3500C的高溫,與酸不起反應。
17、鋁土巖
常見有綠灰色、紫紅色、灰色,具滑膩感,屬鋁土矽酸鹽類,與酸不起反應。常見於石炭系底部,是進入奧陶系的標誌。
18、玄武岩
是一種火山噴發巖,常見顏色為墨綠色及灰黑色,成分以斜長石為主。緻密堅硬,與酸不起反應,岩屑多呈粒狀或塊狀。
19、花崗岩
是一種深成侵入岩類,性極堅硬,主要成分為長石、石英、雲母等組分。多見粉紅色間黑色,與鹽酸不起反應。
20、凝灰岩
是一種火山噴發巖,表面粗糙,由黑色及白色礦物組成(輝石、角閃石、長石及火山灰等),凝灰質結構,性硬,與酸不起反應,土狀斷口而粗糙。
21、安山岩
屬火山噴發巖,具氣孔和杏仁狀構造,成分以斜長石、角閃石為主,性堅硬,呈塊狀,與酸不反應。
22、輝綠岩
屬火山噴發巖類,性堅硬,成分以斜長石、輝石為主,塊狀構造,與酸不反應。
四、幾大岩石的分類及描述
1、碎屑岩類
(1)礫岩:成分多為堅硬而穩定的岩石、礦物組成,一般為石英、燧石、長石、石灰石礫等,顆粒直徑大於1mm,含量大於50%,分選差,一般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及圓狀或近似圓狀,具表面性質(粗糙、光滑、光澤、層理、擦痕等),礫石排列(定向或雜亂),膠結型別(接觸式、孔隙式、基底式或混合式),膠結物有矽質、鈣質、鐵質、泥質。
(2)角礫岩:成分複雜,顆粒磨圓差,呈稜角狀,其它同礫岩。
(3)砂岩: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還有少量雲母,暗色礦物和岩屑等;顆粒直徑大於0.1mm,小於1mm,顏色以灰、淺灰、灰白、深灰、灰綠、棕紅、紫紅色最為常見,顆粒為圓狀或次圓狀,分選以中、好為主,膠結物主要為泥質膠結,另有鈣質、鐵質及矽質膠結,膠結程度以鬆散、疏鬆,緻密為主,一般具層理特徵,包括層理型別、構造型別(如蟲孔構造、網狀構造)、沖刷面等,砂岩中含有物較普遍特殊礦物(黃鐵礦、菱鐵礦)、結核、團狀斑塊、泥礫等,化石一般有介形蟲、腹足類、植物根、莖、葉、動物化石碎片。遇酸一般起泡反應,分強、中、弱三個等級。
(4)粉砂岩:成分以石英為主,長石次之,有少量的暗色礦物及白雲母,顆粒直徑在0.01-0.1mm之間,含量大於50%,顏色以灰、淺灰、灰白、綠灰色最為常見,顆粒為圓狀、近圓狀,分選好,膠結物以泥質、鈣質為主,另有矽質,鐵質膠結,膠結程度以疏鬆、緻密為主,具層理特徵,包括層理型別、構造型別、沖刷等,具特殊礦物(黃鐵礦、菱鐵礦)、結核、團狀斑塊等,化石主要為介形蟲、植物根、莖、葉,動物化石碎片等,遇酸反應較強烈,分中、強兩級。
2、泥質岩類
(1)泥岩:成分以各種粘土礦物為主,可摻入多種碎屑和化學沉積物,顆粒直徑小於0.01mm,含量大於50%,顏色以灰、深灰、褐灰、棕紅、紫紅色、灰綠色為主,純度以含砂、含鈣的多少而定,堅硬程度分軟、硬、堅硬、脆四級表示,固結程度為鬆軟、緻密。物理性質包括斷口、滑膩程度、可塑性、膨脹性、裂縫性。層理一般大於10mm,具滑動面、裂縫、充填物等,層理分佈有黃鐵礦、雲母片等礦物,化石同砂岩描述。
(2)頁岩:成分以各種粘土礦物為主,可摻入多種碎屑和化學沉積物,顆粒直徑小於0.01mm,含量大於50%,顏色以灰、灰褐、棕褐色為主,純度以含砂含鈣的多少而定,堅硬程度分硬、堅硬、脆三級表示。物理性質包括斷口、滑膩程度、可塑性、膨脹性、裂縫性。層理一般小於10mm,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頁理,具滑動面,裂縫,充填物等,化石描述同砂岩描述。
(3)油頁岩:與頁岩不同的是顏色多為棕褐色及黑褐色、灰褐色,具油味,可燃燒,熒光為暗黃、亮黃色。
3、碳酸岩鹽類
(1)石灰岩:主要成分為方解石,含量大於50%,顏色一般為白、灰白、深灰色,化學結構,多呈鱗狀,結晶粒狀,緻密塊狀,竹葉狀,遇稀鹽酸起泡強烈,主要有縫合線構造、選錐構造、蟲孔構造、層理等,孔隙及縫洞型別、大小、數量和分佈,物理性質斷口、硬脆程度、含有物有矽質、泥質、砂質、黃鐵礦、結核、斑塊等,化石名稱、大小、數量、破碎情況。
(2)白雲岩:成分以碳酸鈣、碳酸鎂組成,含量大於50%,顏色一般為白、灰色為主,化學結構,主要結構為結晶粒狀,純白雲岩加冷鹽酸不起泡,加熱鹽酸起泡劇烈,主要有縫合線構造、蟲孔構造、層理等,孔隙及縫洞型別、大小、數量和分佈,物理性質斷口、硬脆程度,含有物有矽質、泥質、砂質、黃鐵礦、結核、斑塊等,化石名稱、大小、數量、分佈、破碎情況。
(3)生物灰巖:成分主要以生物化石及碎屑組成,含量大於50%,顏色以灰白、淺灰及棕褐色為主,主要結構為生物碎屑,加稀鹽酸反應劇烈,化石主要為螺化石,化石數量、大小、分佈、種類、形態、破碎情況層理等,孔隙與縫洞的型別、大小、數量、分佈情況。
(4)膏巖:成分為硫酸鈣,含量大於50%,顏色主要以白、灰白色為常見,純度以含鈣、含泥的多少而定,堅硬程度分軟、硬二級,物理性質包括滑膩程度、可塑性、膨脹性、裂縫性等,與稀鹽酸不起反應。
4、火成岩
(1)玄武岩:為基性噴發巖,成分以斜長石為主,顏色以墨綠色及灰黑色為主,以斑狀結構和無斑隱晶質結構為主,有氣孔、杏仁構造,充填物多為碳酸岩類,與酸不反應。物理性質為:緻密堅硬、裂縫性、個別含砂質、泥質,但不純。
(2)花崗岩:是一種酸性侵入岩,成分以石英、長石、雲母組成,顏色多見粉紅色間黑色,粗—中粒的等粒結構,塊狀構造,性極堅硬,無充填物,與稀鹽酸不起反應。
(3)安山岩:是一中中性噴發巖,成分以斜長石和角閃石為主,顏色以灰、灰白色為主,結構以斑狀結構為主,少見無斑隱石質結構,塊狀、氣孔構造為主,杏仁構造少見,性堅硬。
(4)輝綠岩:是一種基性淺成巖,成分主要為輝石、斜長石,其次為角閃石、黑雲母,顏色為灰綠色,暗灰色,斑狀結構不明顯,塊狀構造性堅硬。
(5)凝灰岩:是一種火山噴發的碎石塊和火山灰沉積而成,成分主要為火山灰,間有晶體和巖塊,成分複雜,火山碎屑物大於50%,顏色雜,以灰為主,玻璃質或晶體結構,有時是火山灰與碎石塊的沉積。
5、變質岩
(1)片麻岩:成分主要由石英、長石、雲母及角閃石組成,顏色複雜,具中粗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條帶狀構造,長石含量一般大於25%。
(2)千枚巖:成分以絹雲母、綠泥石、石英、鈉長石為主,顏色大多為淺紅、灰、暗綠色,顯微變晶結構,千枚狀構造,片理面具強絲絹光澤。變質程度較淺,原巖為粘土巖。
(3)石英岩:由石英組成,石英顆粒直接接觸,中間無膠結物,因而,石英之間的界線不太明顯,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顏色以淺色為主。
五、
(一)礦物的鑑定方法
1、觀察礦物的形態
2、實驗法觀察礦物的物理性質
3、作簡單的化學反應
4、瞭解礦物的產狀及礦物產出的地質條件
(二)礦物的鑑定特徵
1、化學成分 2、形狀 3、顏色 4、條痕 5、光澤 6、解理 7、斷口 8、硬度 9、比重
10、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