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多週期交易?

在行情介面,大家總是能同時看到不同週期的價格變化,同時決策時,也可以任意做長短線交易的決策,於是在交易過程中常常面臨時間和交易週期的選擇,短線、長線、圖表週期、操作週期……使得我們容易在交易和觀察的時間週期上出現紊亂或錯配,常常成為交易錯誤的藉口,也令交易決策無所適從。 交易者經常會不知不覺中地在不同的觀察和交易週期中游走。比如說看的是日線級別週期的行情走勢,做的卻是日內1分鐘的交易。實際上,價格短期的隨機波動在絕大多數時候與日間的趨勢方向是不存在關係的。看著趨勢,卻做著波動,這便出現觀察和交易的時間週期錯配。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可能是交易者確實在認知上存在偏差,未意識到兩者的區別,但另一方面卻是潛意識中,希望通過觀察到的有序的行情,來降低自己交易無序波動的壓力。 不同的週期,價格的穩定性不同,搭配的策略往往也不相同。長線趨勢,在基本面和大資金的影響下,價格執行相對穩定,那麼策略便是以認清方向、過濾波動、持有為主;日內短線,更多的受到短期事件、隨機性情緒和操作衝擊的影響,因此波動比較紊亂和隨機。那麼更適合於採用一定盈虧比例的博弈性策略為主……基於不同的觀察週期,做不同的交易策略,區分開來可能才能清楚我們是要把握怎樣的機會。 觀察和交易週期的錯亂,還容易導致在短線交易出現暫時性虧損時,利用長週期的趨勢方向來為承受虧損尋找藉口;或者持有長線單時,為了短線的交易性機會導致失去趨勢的頭寸;或者由於資金管理不當,使得長線交易無法渡過短期調整的磨難。 凱恩斯說“長期是對目前的一種誤導,在長期,我們都已經死了”。放到交易中,何嘗不是這樣。比如明明進場時是以短線思維做的,但是持倉後又想給持倉賦予更大的使命,進一步把握長線的機會,以長線的條件來平倉。結果使得進場的初衷和離場的條件在週期上不匹配,從而讓交易無所適從。實際上長線和短線,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止損和止盈條件。而且在一筆單子開進去之前,應該就設定好進出場的條件。任何在盤中更改策略,長期來看,這種做法都很難有好的績效,因為不守紀律。 還有一種是因為槓桿使用不當,使得長期的趨勢機會在短期中夭折。比如看好了一輪上漲趨勢行情,但是由於心太大,倉位下得很重,導致根本難以承受較小幅度的反向波動,便跌倒在上漲初期的短期回撥中。若是浮盈不斷加倉,那麼不只是上漲初期,趨勢過程中的任何一個調整,都可能帶來致命的打擊。 當然,還有的情形是明明做的是長線單子,卻難有堅定的信心,看著日內的反向波動,便輕易將趨勢單交了出去,這也是時間週期的交易不匹配造成的。 嚴格說來,如果手頭要交易多筆交易,最好一是一、二是二的來獨立看待,每一筆獨立交易都嚴格設定好虧損的權重和進出場條件,依照紀律執行。只有這樣,才不會讓交易在不同的時間週期中飄忽不定。 從現實觀察來看,投資業績做得好的,往往是專注於某一個交易週期。比如說專業的短線炒手,或者長線的趨勢交易者。多週期混合交易的交易者實際上是交易的主體,成功率也最低,畢竟人在處理複雜資訊時的挑戰和壓力還是太多,容易產生偏差,也極不穩定。藉助計算機系統的程式化交易,或許是解決多週期同時交易的較好工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