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商教育應多管齊下?

Tags: 孩子, 兒童, 情商,

  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從來都是捨得的:“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這是父母對待教務的普遍認知。“從三年級起,每年暑假會送兒子到廣州參加演講、財商等訓練營。”楊贍聞的媽媽介紹,“在兒子的情商培養上,已經花費了6萬餘元。”“送他上情商課程是希望讓他懂得如何做領袖發言,知道‘錢能生錢’,懂得如何展現自己的魅力。目前來看,培訓有一定作用,但最關鍵的還是平時在玩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小楊的媽媽說。

  在今天的父母,普遍讓孩子掌握一般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楊的母親把他送到學習情商、財商等是值得肯定的,事實也表明,孩子的這些學習發揮了作用。學習這些實際上是一種素質教育,能真正提高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和氣質。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情商,財商等應該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慢慢形成的,學習的方式和場地,不應只限於培訓式的速成,並花了很多的費用,卻不能達到物有所值,甚至是冤枉錢。這些可能有一點道理,但不充分,不能作為否定的理由。

  事實上,情商的學習效果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孩子非常感興趣,而不是被迫,他們可以讓孩子參加。此外,我們平時對孩子教育投資不可謂不大,但也不能不能保證所有的投資都有100%的回報,畢竟,育人與生產的產品是不同的,要更為曲折複雜。

  目前,許多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對脫節,理論和實踐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像過去學生的“高分低能”的現象仍然是普遍存在。強調情商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提早進入社會實踐的模擬教育,是一種學習與他人交流,學習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一種告別“書呆子”的教育,值得肯定和推廣。

  我們應該給這種做法的父母以掌聲,不要輕易給予否定,至少這種比讓讓孩子參與功利教育的應試教育強很多。“錢學森問題”,事實上就涵蓋了這方面的內容,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太多的“接地氣”,也需要讓孩子學會“活知識”。退一步說,這種學習有所不當時再“予以否定”也不遲。

  應該指出的是,孩子的學習情商並不能以經濟投資作為衡量,各種培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平日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文化意識的滲透。最關鍵的是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注意這方面的教育,並引入適當的考評機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商的教育。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