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芝:楊老師!我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你!
楊永龍:你好,說說你的問題
涵芝:我最近三個月有些強迫思維!老擔心一些問題!本想上網查查怎麼擺脫焦慮!誰知網上說嚴重焦慮會人格分裂!把我嚇死了!更焦慮了
楊永龍:強迫思維或強迫性為每個人都會有,本來是很正常的
涵芝:那真的長期焦慮會人格分裂嗎,我越想擺脫越擺脫不了焦慮
楊永龍:長期的焦慮和壓力會對身體健康長生危害。對於你來說首先要弄明白“強迫性思維”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強迫性思維”就是某些思想,表象或意向進入自己的意識領域之後,自己明知道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自己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的或多餘的,然後用過分關注、不斷暗示等方式方法來擺脫或消除它,結果是越擺脫,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越緊緊地纏著自己,使自己越加顯得無能為力,因而出現了非常煩惱、痛苦的心理和情緒體驗。本來我們在某些情境之下會不時地回憶一些過去所發生過的事情,有時候看見某一個事物也會自然而然的聯想起與之相關或無關的事情,這是很正常的思維或心理表現,其實這種情況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只是發生以後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很正常的思維或心理表現,而不對它關注,很快這種思維或聯想也就自然消失了。問題的關鍵就是你把很正常的心理現象當作不正常的東西來極力擺脫,結果是越擺脫它越是緊緊地纏繞著你,由此而產生了強烈的痛苦和心理衝突。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強迫性思維症”=正常的心理現象+擺脫。
涵芝:另外!我問你一個問題你不要笑!三月前我從未懷疑過自己是同性戀!因為自己成長的環境很好!我很愛父母!他們也很恩愛!我也是女人味十足的女生!瘋狂地談過幾次戀愛!現在也有男朋友!那天別人給我講同性戀!我覺得噁心!突然我就想自己是嗎?然後又覺得自己挺欣賞某女同事,更懷疑自己是或者是雙性戀,為此好焦慮,到處找答案,別人都覺得我一個成年人擔心這個搞笑,但我真擔心,聽說有人結了婚都會變成同性戀,我更擔心了
楊永龍:我曾經遇到過跟你的表現一樣的女同學
涵芝:這是強迫思維的症狀嗎,我都對自己無語了,有時都想和女同事保持距離,擔心喜歡上人家
楊永龍:嚴格說來是強迫思維的表現。本來你所思考的問題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問題,你錯就錯在把自己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現,當做異常來看待,並不斷地加以擺脫,所以也就把自己擠進了牛角尖。
同性戀的形成有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所導致,從你以前的一切來看,你的性別角色確定無疑是異性戀
涵芝:哈哈,有可能遇見優秀女生變成同性戀或雙性戀嗎!我還是不放心
楊永龍:一個異性戀的人不與同性發生戀情,也不與同性單獨長期的親密的接觸,那怎麼可能成為同性戀呢?你之所以懷疑這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搞清楚同性戀是怎麼形成的
涵芝:那欣賞同性正常嗎?我覺得她長得好看
楊永龍:當然很正常了。正因為你沒有搞清楚同性戀是怎麼形成的,所就懼怕自己會成為同性戀努力擺脫和剋制不讓自己欣賞、羨慕同性,結果是越是努力地剋制就越進入了惡性迴圈,所以使自己感到很苦惱、很痛苦。這就是把正常的心理現象當作不正常的東西而極力擺脫,併產生強烈的痛苦的心理衝突,進入惡性迴圈的表現。
涵芝:對的!我連美女都不感看了!對自己一萬個不放心!每次用一個理由說服了自己!馬上又會問萬一又怎麼怎麼樣,這是強迫思維的表現嗎?
楊永龍:你不覺得這是用自己想象出來的問題來嚇唬和繞煩自己麼
涵芝:你說的太對了!我老用想象及別人的問題嚇自己
楊永龍:如果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想,而不引起自己的焦慮和痛苦,那麼就是正常的表現,反之就是強迫思維症
涵芝:我最近根本不敢看負面報導!特別是自殺,抑獄,分裂,焦慮,同性戀之類的,每次看到或聽到就難受,
楊永龍:不敢看的原因是你把強迫思維看得太重了,本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這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如果缺乏了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我們的健康生存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關於強迫性思維症的矯正,用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強迫性思維症”的治癒=放棄“擺脫”=接納正常的心理現象=為所當為。
涵芝:我覺得是自己不夠自信,每次焦慮時想說服自己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好像又是辯解,你說不應和雜念辯解,不理它,可不理它就會讓焦慮得不到控制,我好矛盾。我焦慮得最難受時曾經冒過活著好累,死了就不用想了的恐怖念頭,我嚇壞了,好怕自己輕生,好對不起父母,這就是我怕聽自殺二字的原因
楊永龍:其實是你沒有做到順其自然,也沒有理解順其自然,以為“順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對自己的問題不加控制,痛苦就讓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順其自然”絕不是讓自己一直強迫下去。要正確地理解“順其自然”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規律”。比如白天與黑夜的輪迴、天氣有晴也有雨,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它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我們人必須遵循、接受這些規律才會過得快樂。倘若人整天都抱怨為什麼會有黑夜,或者認為下雨是不應該的,那麼就違背的“自然規律”,結果肯定是自找苦吃。在我們人類身上也存在許多的自然規律,比如情緒,它就是我們不能人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從發生到消退的程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會走完自己的程式而結束,反之則不然。舉例來說,比如你不瞭解同性戀的形成,認為欣賞、喜歡、羨慕同性就會成為同性戀,這時你感到焦慮、緊張和恐懼,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緒,它很快就會消失或者轉化為你快樂生活的動力,而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緊張或焦慮,那麼你就違背的情緒的“自然規律”,焦慮、緊張就會越來越嚴重。
涵芝:你說得太對,我以為就是不理它,任其自然
楊永龍:欣賞、喜歡、羨慕同性和異性是人正常表現,並不是說欣賞、喜歡、羨慕同性就會成為同性戀
涵芝:我還是不太懂,我認為焦慮緣於無知,所以我就應去查資料弄清
楊永龍:懷疑自己是同性戀是不瞭解同性戀的表現,你說源於無知我贊成。另外人的大腦有一個自然規律就是古怪的、可怕的、骯髒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裡我們暫且把他稱作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倘若你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你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思維的突出了。
上面講的是“順其自然”中“自然”這兩個字的含義。那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順其自然”呢?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涵芝:楊老師你的意思是我出現了我是否是同性戀的念頭時,根本不該去查資料,也不該鼓勵自己說,你放心你怎麼會是同性戀之類的話
楊永龍:本來你就不是什麼同性戀,這一點需要你自己來確定,同時也需要明白同性戀的形成條件,當這些確定無疑了,那麼其餘的就是雜念了
涵芝:比如我今天看到嚴重焦慮症可能會產生人格分裂,我就很想知道什麼是焦慮症,我是嗎,什麼是人格分裂,又想上網去查,不查就擔心,該怎麼辦呢?
楊永龍:其實你在順其自然為當所為的過程中就會消除焦慮,一旦焦慮消除了,那還會產生別的問題嗎?
涵芝:哦,我明白了,只要消除了焦慮,就不用管它想什麼了,是這個意思嗎
楊永龍:你的理解非常好,不管不顧,努力做好當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有時候我們帶著檢視自己有什麼疾病的心理去看醫學書籍,那麼就會發現自己什麼病都有,你在這種情況之下去看那些心理問題,難道不像是和看醫學書籍一樣嗎。
另外建議你去我的部落格看一看《大四女生:我會不會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呢》,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涵芝:你說的太對了,我本來多確定的,上網查了後居然不那麼確定了,好象有好多症狀都有了
楊永龍:是啊,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好不要去看那些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東西,這樣會讓我們自找煩惱的。
涵芝:楊老師你說強迫思維和焦慮情緒算病嗎?網上又說不治會成抑鬱那些
楊永龍:這是輕微的情緒感冒,也說明你是完美型性格的人
比如做事深思熟慮、嚴謹拘泥,墨守成規、循規蹈矩、不善應變、認真刻板,對他人反應敏感,責任心過強、理想主義等等。只有你認識到了自己不良的性格,才能對症下藥加以改造自己不良的性格——針對自己的個性缺陷多思索,多糾正、多領悟。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就是說要改變不良的性格需要較長的時間、恆心、信心和決心,當自己的新習慣取代了舊習慣之後,你的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涵芝:是的,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我要求自己積極面對生活,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過,所以一有雜念和不良情緒我就怕
楊永龍:我想經過今天你與我的交談你一定會得到改變的
涵芝:我真的好感謝你,在找你之前我才哭過,憋得慌
楊永龍:祝你在盡力做好當的事情之中,天天快心快樂。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找我,我一般上午八點至十點線上
涵芝:謝謝,你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仁者無憂,你會很快樂幸福的
楊永龍:我希望你也成為一個仁者
涵芝:哇,太好了,
楊永龍:我們共同快心快樂
涵芝:我的座佑銘就是做一個好人,愛身邊每一個人
楊永龍:非常好,有了這樣的座右銘,那麼開心和快樂每天都會擁有。今天就聊到這兒,以後再聊,88
涵芝:謝謝,拜拜
涵芝:楊老師!請教一個問題!我曾到第三軍醫大找系主任做過諮詢!每次我都覺得自己挺焦慮的!為什麼他不給我做量表測評就能非常肯定地告訴我我不是焦慮症,而且差得遠,我覺得好神奇喲
楊永龍:我也同意你不是焦慮症的觀點
涵芝:那更神奇了,你都沒看到我,我遇到一些事或出現一些想法,都會擔心會不會怎麼樣,因為我人生最怕的事就是厭世自殺,太對不起父母了,所以我情緒不好或食慾不好或對什麼事不感興趣,就會擔心會不會是厭世了,我挺緊張的
楊永龍:緊張的原因是你對有些問題的知識不瞭解或缺乏,正因為知識的缺乏,所以你的焦慮是自己嚇唬自己引起的
涵芝:哈哈,是吧,因為我出現過活著沒意思的想法,現在想想都後怕
楊永龍: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出現一過性的與你類似的想法
涵芝:哈哈,真的嗎?那我釋懷了,我從小都積極地生活著,父母也教育我感謝生命,所以那個念頭的出現嚇死我了,我一直擔心自己自殺,我擔心成同性戀也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別人說不少同性戀自殺了,我不怕死,但就怕自殺,好對不起爸媽,
楊永龍: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對過去的事情把握,所以也就沒有必要拿過去的事來困擾我們;未來的事情還在未來,我們也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對未來的事情加以控制,所以對未來的事情我們不去過於期望;我們能把握的其實就只有此時此刻--該看書就去看書,該寫作業就去寫作業,該聊天就去聊天,該去運動就去運動,……,做自己當前應該去做的事情,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當前該做的事情做好,那麼我們自然的就會走出自己的精彩來!
挫折和磨難本身並不會對我們的心靈造成傷害,使心靈遭受傷害的恰恰是我們對挫折和磨難的消極地回憶。
涵芝:楊老師你好,好想得到你的幫助,我緊張得徹夜難眠
楊永龍:哦,什麼事兒使你緊張的徹夜難眠呢?
涵芝:我都慚愧,上次經過你的開導,不擔心同性戀了,又開始擔心其它的了
楊永龍:那你擔心些什麼呢?
涵芝:我曾經在不悲傷的時候冒出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念頭,其實後來才知道每個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而且我也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但當時我一時半會回答不出這個問題,於是我擔心我會因生命無意義而自殺,從此這個擔心怎麼也摸不去,無論怎麼給自己講道理都不行,
楊永龍:關於這個,我在前面已經跟你談到了:人的大腦有一個自然規律就是古怪的、可怕的、骯髒的念頭上必然會出現的,在這裡我們暫且把他稱作雜念,而雜念也和情緒一樣,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從發生到消失的過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並知道它是毫無意義的“雜念”,不理會它,那麼它將不會影響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辯論等,那麼你就會被它束縛。
倘若你事前就明白雜念是必然會出現的道理,那麼你有可能就不會那麼在意這個雜念了,從而避免強迫思維的突出了。
你最關鍵的就是在認識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規律”的情緒或雜念。舉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平靜的湖水比做是我們的思想,而把向湖水裡投石所引起的漣漪比喻成影響我們情緒或雜念。那麼你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制止漣漪不斷的產生呢?是繼續向湖水投石頭還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漣漪呢?答案當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順其自然”。
當然為了能讓“順其自然”對你的問題產生效果,就得結合“為所當為”。也就是說,你在“順其自然”的同時,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觀的現實中,該工作就去做工作,該學習就去學習,該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當然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困惑你的觀念、雜念仍舊讓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們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那麼,那些雜念、情緒就會在你認真做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這個你切實的運用了嗎?
涵芝:聽說有人因不開心而自殺了,於是我每時每刻都擔心自己不開心,連自己開懷大笑時,腦子裡都一直在問是真的開心嗎?楊老師我這種身心不合一會不會是分裂了喲?又在開心又在擔心是不是真開心
涵芝:我按你說的做了,去參加各種活動,但腦子裡始終在擔心
楊永龍: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會有相應的情緒,這些都是自然情緒,既然是自然情緒,那麼我們就讓它順其自然的表達出來,一旦順其自然的表達了自然情緒,那麼情緒就不會影響我們的身心
楊永龍:你去參加活動了,可你是不是把心思完全放在了活動的體驗和感受之上了呢?
涵芝:因為擔心和緊張,我就是做不到投入,腦子裡一直在思考
楊永龍:是不是把心思完全放在了所做的事情之上了呢?是不是做到了對那些雜念不管不顧了呢?你是不是相信這些雜念是遲早會自然地消失的,並努力地去做好現實生活中你該去做的事情了呢?
涵芝:楊老師,我特怕得抑鬱症,我都不敢允許有一點消極情緒,我睡不著也因這個,他們說長期失眠會抑鬱,好多人都因失眠而自殺
楊永龍: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它有時變化無常,讓我們無法加以應付。有人把積極的、樂觀的、陽光的說成是好情緒,把抑鬱的、沉默的、灰色的說成是壞情緒,他們會說一個人有好情緒是讓人讚賞的,有壞情緒是令人恥笑的,情緒因此有了是非之分,在情緒被分為大是大非之後,很多人並沒有在這種對錯觀念中獲得解脫和平靜。其實,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也不牽扯是非對錯,與道德概念無關。我們說它好或者壞,只是反映了我們選擇和利用它們的態度不同。因此,情緒既可以成為傷害我們的武器,也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不管我們怎樣選擇,我們都必須承擔我們選擇的結果。
涵芝:我給我的朋友講了我的擔心,他說你小心長此以往會厭世喲,於是我又好怕喲,只要對什麼事有點不感興趣,我都會擔心是厭世的表現
楊永龍:情緒管理不是簡單的情緒控制,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應該控制情緒的時候了,實際上我們已經在進行控制,所以就不需要過多地去控制了。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首先我們要承認和接受它,比如自己被降級,這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先承認它是非常痛苦的,接受痛苦的反應是正常的,沒有什麼不好,自己為此而哭泣、委屈和不甘心等等反應都是可取的。在承認的前提下,你再做一些相應的調整,進行科學的宣洩就可以了,而不要去否定負面的情緒。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控制情緒,而是關愛自己的情緒,但不能過分地放縱它。
涵芝:楊老師,你的意思說人對自己,對工作,對生活偶爾不滿意是正常的喲
楊永龍:是啊,要不然怎麼能有自然情緒之說呢?
涵芝:心理學書上說心理健康與否,就看是否肯定自己,所以我一點都不敢否定自己
楊永龍:悲傷是一種自然情緒。是這種情緒,讓你在不想說再見時說再見,在遭遇到任何一種損失時,表達出內心的悲痛。當你的悲傷可以表達時,你就除去了它。恐懼是一種自然情緒。所有的嬰兒都生而僅僅具有兩種恐懼:害怕跌下去,害怕很響的噪音。其他的恐懼都是由學習而來的反應,是由環境帶給孩子的,是由父母教給孩子的。自然的恐懼是為了讓人小心。小心是為了讓身體可以活下去。它是愛的衍生物。對自己的愛。
涵芝:楊老師,性格極其外向的人容易得抑鬱症嗎
楊永龍:也有,但發生的機率比較小
涵芝:楊老師抑鬱症是不是很恐怖
楊永龍:自然情緒在相應的情境之中就需要相應的表達,而當這些自然的情緒被壓抑,就會造成不自然的反應。所以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壓抑自己的自然情緒表達,抑鬱症也不是世人所說的那麼恐怖,其實就是把自己困在負面情緒的惡性迴圈之中,找不到出口而已
涵芝:我該怎麼預防抑鬱與厭世呢,楊老師我該怎麼樣對付這種因為各種擔心緊張造成的失眠呢
楊永龍:生活中有許多磕磕碰碰,也會表現出相應的喜怒哀傷悲恐驚情緒,只要我們相信磕磕碰碰是暫時的,我們就像對待天氣那樣來對待自己的一切,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享受各種情緒的過程中享受陽光與快樂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不順和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而這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為此煩惱,會不斷地在頭腦裡反覆地想該怎麼樣處理這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有可能這種反覆地想會持續得更久,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反覆地想就是一種強迫,所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強迫傾向的,只是那些健康的人它們在事情解決之後,強迫也就跟著結束了。
緊張懼怕導致失眠的人,最初階段主要是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而產生的失眠。就這一階段而言,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種情況的失眠一般會在一週之內就會好轉。但如果這時由於人們對睡眠知識的不瞭解或採取了一些錯誤的心理應對方法,那麼失眠將進一步嚴重,這時造成人失眠的主要原因將不再是先前那些煩惱他的事情,而變成了另一問題:要是自己再睡不著怎麼辦?也就是說失眠原因變成了因為擔心失眠本身而造成了失眠。處於這一階段的人,往往會對夜晚會產生一種恐懼感,有時甚至看到床都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在這裡我們將向你介紹如何運用日本的森田療法對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進行治療的方法。
1、首先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就象前面說過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為之失眠是正常的現象。所以當失眠出現時,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儘快克服失眠,因為你越是努力克服,你的精神就越集中,你就越興奮,而一興奮你又怎麼會睡得著呢?所以我們正確的態度就是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是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回事,那麼失眠將不會成為困繞你的問題。
2、就是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它有自己的一套規律來讓我們每個人進入夢鄉,所以當你煩惱而睡不著的時候,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睡不著的問題,只要你靜靜地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睡眠會自然而然地引領你睡著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條的最後說不去想它、不去管它的意思。當然進入夢鄉的時間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但不管長或短,你只要記住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就對了。
3、就是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會對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擔心自己睡不著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沒睡好會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其實就睡眠時間而言,長短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需要晚上睡上10小時,白天才有精神,但有些人只需要4個小時就夠了,甚至更有甚者2小時就夠了。不過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所以即便是你晚上沒有睡足5個小時,也沒關係,因為第二天中午你還可以午休。至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人是因為失眠而死掉的。
4、就是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不要今天晚上12點睡,明天晚上2點睡,而後天晚上又在9點就睡了。還有就是早上也要定時起床。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是失眠期間,不要白天有事沒事就躺在床上。而應該該工作就工作,該學習就學習,到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在上床睡覺。
以上四點,如果你能深刻的理解和堅持運用,那麼對你的失眠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涵芝:楊老師我也知道我現在的症狀都是因為心理素質差造成的,能教我一些培養健康心態的辦法馬,楊老師我特別愛哭和傾訴,這好不好喲
楊永龍:遇到了悲傷、苦惱和煩心的事情,用哭泣的形式來傾訴,也是非常不錯的哦
涵芝:楊老師失眠會導致抑鬱嗎?
楊永龍:抑鬱會導致失眠,失眠會加重抑鬱。多出去走走,多與人交流。上帝關閉了所有的門。留給自己一扇自內開啟的窗,你自己不開啟心窗。又怎麼能看到陽光呢。學會放棄,放下該放下的,放下了心就寬了。心累了,就給心靈放個假吧。眼睛要多看些美麗的風景,耳朵要多聽些動聽的聲音,最重要是要多用心來體會美好的事情。我們的心才不會累。
涵芝:楊老師你不要笑我喲,我都成十萬個為什麼了,沒辦法,我的擔心太多了,我,
楊永龍:其實這是你過於追逐雜念的結果,這樣讓自己失去了欣賞自我和欣賞旅途上的風景的機會
看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走入自然狀態,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石榴,五月薔薇,六月荷花,每月都有花,什麼花開看什麼花,能看什麼花看什麼花。有追求但不刻意去追求,在沒有刻意的自然生命過程裡,處處有花開,處處有花賞,注重自然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得不到好的結果是因為我們太執著於結果了,而當我們遵循自然的時候,結果也自然就有了!”我想對你是有啟發意義的
涵芝:就是,楊老師我再問你最後一個問題,我很不喜歡也很擔心我那種明明很高興可腦子裡又在不停問是真開心嗎?或者為什麼這樣做?這種感覺很不爽,這樣會不會導致分裂喲
楊永龍:這不會導致精神分裂,不過高興就讓它自然流露出來,而不是去懷疑和過分的探究,你已經知道不爽,那你為什麼還要讓自己沉浸在不爽之中呢?
涵芝:謝謝你楊老師,我也覺得自己太不順其自然了,搞得好累喲
楊永龍:是啊,我們人本來就是情感動物,在相應的情境之中有相應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既然是非常正常的,那麼就讓情緒自然流露好了
涵芝:我都不知怎麼搞的,對自己一千個不放心,一萬個懷疑
楊永龍:這就是你讓雜念給控制住了,如果你按照我上面所說的不管不顧那些有規律的雜念,那麼你自然也就會走出雜念的控制了
涵芝:不好意思楊老師。再請教一個問題。我現在喜歡寫日記。把我的煩惱擔心寫下來。請問應該對我的擔心進行分析從而消除嗎
楊永龍:這是一種方式方法,也是不錯的
涵芝:但我怕這是和雜念的辨解
楊永龍:不過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幹自己目前要乾的事情,盡最大努力幹好當前的事情,對雜念不管不顧才是正確的選擇
涵芝:哦。好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