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犯錯誤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於孩子年齡小,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加上沒有經驗,在生活中最容易犯錯。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親歷社會的過程,是在一次又一次超越犯錯的基礎上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讓孩子從消極的經歷中,獲得積極的認識,從錯誤中吸取經驗,這樣孩子才能得以迅速成長。錯誤的經歷不是孩子成長的包袱。而是孩子成長的財富。  很多年輕的媽媽有這樣的體會,即使當孩子很乖,很愉快地在一邊玩的時候,還是擔心孩子突然什麼時候失控,擔心孩子會變得像上次那樣放縱。當然,孩子不可能就像家長所預期的那樣去做,總是在不斷地犯錯。但不管怎樣,父母都必須面對現實地接納他們所犯的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怎樣讓孩子反省,是每個父母應該注意的問題。  有些父母認為,只有嚴厲的管束與懲罰才不會讓孩子犯錯。不錯,孩子因為懼怕家長的權威而停止錯誤行為,能暫時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長期下去,會妨害孩子的成長。只有讓孩子在自發或自覺的情況下,去儘量不犯錯誤,或犯了錯誤及時改正。才能使孩子成長為規則的遵守者,才能產生自律與責任心。尤其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正是生活、人格上要求獨立的時候,他們已經明白“民主”與“權利”是什麼。過分的懲罰,往往只能得到他們的自衛和反抗。或者是消極抵禦。即使是兒童。也會產生這種心理。只是表現形式沒有那麼明顯。  李琪是個6歲的男孩,已經上小學了。  有一天,李琪在喝牛奶時,無意把牛奶潑在桌上,李琪覺得好玩,用手指蘸著牛奶在桌上寫起字來。媽媽走過來,不容分說,在兒子的屁股上敲幾下,並大聲呵叱說:“你這孩子,怎麼能這樣?”  又一天,李琪在喝奶時,無意又灑了幾點在椅子上,李琪本來想把灑在椅子上的牛奶擦掉,在他用手擦時,不僅沒有擦掉,反而越擦越髒。媽媽見狀,上前又在李琪的屁股上拍了幾巴掌,並說:“我上次告訴你,不要這樣,你就是不聽,你可能是嫌上次打得不夠疼是吧?”李琪覺得非常委屈,哭了起來。  媽媽見兒子哭了起來,厲聲說:“你做錯了事,還哭,是打輕了嗎?”  兒子停住了哭聲,拿起牛奶,全部往椅子上一倒,並用手一抹,把椅子上抹得亂七八糟。  媽媽站在一旁傻眼了,不知怎樣才好。  孩子犯錯,一定有犯錯的原因。這位媽媽沒有弄清孩子犯錯的原因,沒有通過溝通,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開口就罵,動手就打。不僅沒有使孩子改正錯誤,反而使孩子萌生了反抗意識,用故意犯錯來向媽媽示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人都有經常犯錯的時候,何況孩子呢?  黃洋現在是一家汽車製造廠的高階工程師,技術攻關組組長。他帶領小組的同事研究出的新型發動機,不僅運轉效能穩定,而且油耗少,備受消費者青睞,因此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利潤。黃洋能取得現在這樣成績,與他當醫生的媽媽對他的精心培養是分不開的。  在黃洋小的時候,有一回,他嘗試著從冰箱裡拿一瓶牛奶,竟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瓶子摔碎了,牛奶流得滿地都是。  他的母親聽到響聲後,來到廚房,看見滿地的牛奶,說:“哇,你還真行啊!我幾乎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奶水坑。反正瓶子已經摔碎了,牛奶也無法從地上弄起來,在我們要清理它以前,你是不是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黃洋真的就這麼做了。幾分鐘後,母親說:“你應該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局面時,最後你還是得把它清理乾淨,讓物歸原處,你想這麼做嗎?我們可以使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把拖布。你喜歡哪一種?”黃洋選了海綿,於是母子倆開始清理滿地的牛奶。

  清理完後,黃洋的母親帶著兒子,拿著牛奶瓶,到後面的院子裡,讓兒子做實驗。先把瓶裡灌上水,讓兒子試試瓶裡面裝有多少水還能拿動它,目的是讓兒子知道,瓶裡裝有比這水還多的時候,不要去動它,因為那是拿不動的。然後媽媽又告訴黃洋在拿奶瓶的時候,要一手抓住瓶子的上端接近瓶口的地方,另一隻手托住瓶底。這樣,瓶子就不會從手中掉到地上。WWf親子資源網  從這次後,黃洋經常到冰箱裡拿奶瓶,但再沒有出現掉到地上的情況。  可以看出,黃洋的母親非常冷靜,當孩子把牛奶弄得滿地都是時,不僅沒有責罵孩子,反而讓孩子在牛奶中玩。通過讓孩子自己清理地上的牛奶,讓孩子把這次錯誤當成一次經歷,讓錯誤變成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這確實是一個創舉。這位母親的做法就等於告訴了兒子不需要害怕錯誤。使兒子認識到了,錯誤是學習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還是可以從失敗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不論孩子聞了什麼大禍。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靜,衝動只能讓人喪失理智。做出傻事來。  國外的一本雜誌上有這樣一段故事,是很值得我們的家長品味的。  大衛有兩個天真活潑的兒子,一個4歲,一個6歲。一天,大衛正在教他6歲的兒子如何使用割草機割草。當教到怎樣將割草機掉頭時,他的妻子愛爾突然喊他,問午餐該準備些什麼。  當大衛轉過身回答妻子的問題時,調皮的兒子卻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並充分利用他剛剛學到的技術,開始工作。轉眼間,割草機所過之處,“花屍”遍地,原本美麗的花圃,留下了一條半米寬的空隙。  面對眼前的一切,大衛怒不可遏,幾乎有些失控了,因為這個花圃花費了大衛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弄成了今天令鄰居們羨慕的樣子。僅兩分鐘的時間,卻被這調皮的兒子毀成這樣,實在是又心痛又生氣。  “哦,天哪!你在幹什麼?”大衛怒吼起來。  就在他要繼續呵斥兒子的時候,妻子快步走到丈夫的身邊,用手輕輕拍著他的肩膀說:“大衛,別這樣,要知道——我們是在養小孩子,而不是養花。”  大衛妻子的話應該給我們的家長以很大的啟示,是啊,孩子和花,孩子和我們生活中日用品比起來,誰重誰輕,一目瞭然。但我們做家長的難免都會犯大衛這樣的錯誤,在氣頭上都往往會失去理智和寬容。往深處一想,那些被孩子用球砸碎的窗戶玻璃,不小心碰倒的檯燈,以及在廚房中摔碎的碟子、打翻的油瓶,還有那花圃裡被割掉的美麗的花,它們既然已經被毀壞了,再也不能復原了,那麼,用憤怒和咆哮去對待孩子,又有什麼用處呢?這樣,只會傷害孩子幼稚的心靈。應該清楚,孩子和他們的自尊要比他們所破壞的任何物質的東西都要重要得多啊!  是孩子就會犯錯,犯錯時父母要給他改錯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犯錯、知錯、改錯中成長。父母都要通過溝通讓孩子去改正錯誤,因為,親情斷不了,孩子永遠都是你的孩子。記住“我們是在養孩子,不是在養花”這句話吧。對待孩子的錯誤父母要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  專家建議:  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應該以寬容的心去理解孩子,因為孩子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和完善的。是孩子都會犯錯,不犯錯的孩子反而不正常。只有通過孩子犯錯、改錯的過程,才能培育出自強自立、有主見、有責任心、有創造力的人才。  (2)面對孩子犯錯,切不可大發脾氣,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去改正錯誤,讓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3)當孩子犯同樣錯誤時,父母更不能打罵孩子,應通過溝通去了解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同時要檢查自己是否在教育方法上也犯了錯誤。  (4)父母應經常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經常溝通,告訴孩子去做某些事的步驟和方法。這樣,孩子就會按父母教的方法去做,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少犯一些錯,另一方面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原作者: 不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