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重要的追思先人、祭拜掃墓的重要節日,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重要時節。尤其國家在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日後,清明節祀祖踏青的意味更加濃厚。在清明小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就在此向大家談談有關清明節的一些重要習俗和禁忌,希望對大家無論是在祭祖還是踏春郊遊時都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清明節,一般在陽曆4月4日---6日之間。此時正值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春意盎然,正是外出踏青賞春的好時節,因此清明節又名“踏青節”。在古時,還有一種叫法,就是“三月節”。而且,清明節也是我國重要的“八節”之一,又和除夕、盂蘭盆節、重陽節並稱為我國祭祖的四大節日。
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這是解釋清明得名的原由,不僅由於此時萬物生長清潔明淨,更因為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所以得名的。清明時節天氣晴朗、草木繁茂、陽氣上升,是難得的天朗氣清時節。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描寫的即是清明節前後的景象。
清明節在中國的諸多節日中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圍繞清明節形成了許多習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習俗就是祭祖掃墓。在中國傳統觀念裡,由於女孩子被認為陰氣太重,所以在祭祖祀宗的儀式中一般都要回避。但清明節的拜祭儀式卻不能少了家族裡新過門的媳婦和新添的丁。無論是新娶的媳婦還是新生的嬰兒,在清明節這天都要到墓地裡上墳(掃墓)。一來是讓新人認祖歸宗,二來也是告慰九泉之下的先人,家族又添丁壯大了!
按照舊俗,鄉下的人們在掃墓時都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併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叩頭行禮祭拜完畢後,一家人再分享用來祭祀先祖的佳餚美食。
清明節也有門前插柳辟邪的習俗。由於清明時節天氣變暖,柳枝也吐嫩催新,隨風搖曳生姿。所以,人們就紛紛在清明節這天折下柳枝,據說可以用來辟邪驅鬼。折下的柳枝有的是用來插在門檐上,除了辟邪,據說還可以通過柳枝的青焦程度來占卜天氣的晴雨和一年的收成。有的柳枝則被彎成柳圈,戴在頭上。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載:清明“家家插柳滿檐,青茜可愛,男女或戴之”,即是清明節門前插柳、頭上戴柳習俗的記載。並且在江南一帶還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民諺。看來,這清明戴柳不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權利”,倒帶有“強制”意味了。
說了清明節習俗,一些清明節的禁忌也不得不知。尤其是祀祖祭宗、外出出遊的事,更要注意其中的一些講究。
方法/步驟
在掃墓時,除了擺放鮮花外,也可在墓前插幾枝新柳,以表達追思之意。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在墓地周圍栽種幾株松柏,這些都是蔭庇子孫、辟邪扶正的善舉。
清明節掃墓、拜祭時,著裝以肅穆端莊為宜,最忌鮮豔衣服。當然,新人或添的新丁要穿紅衣服,以表達向先祖報喜之意。本命年之人也可在裡邊穿紅。
清明節也是遷墳的好日子。但遷墳是大事,事關一個家族的興衰和子孫富貴,因此要千萬慎重。如果遷墳的話,最好不過午時。因為午時一過,陽氣漸衰。
遷墳前,要給新墓地選好地方,選擇視野寬闊、前案後山、山環水抱的生旺之地遷祖墳,這樣才能起到富貴綿延、子孫興旺的效果。同時一定要調好“山向”,以免好的“山向”虛脫,利用不當反而體現不出好墓地的價值。
外出遊玩時,要在太陽落山前返回。否則陽氣退去,陰氣見長,體弱多病之人則容易受到陰氣襲擾。
外出遊玩時最好是結伴而行,避開背陰的山溝及荒野之地。如在野外遇到墓地,則要心懷虔誠之心走過,切不可喧譁、吵鬧或有其他褻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