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殼魚鰓毒病的防治?

隨著筍殼魚的養殖戶越來越多,我們在幾個農戶的魚塘內發現了鰓黴病,病情危害也比較嚴重。現將發病特徵、原因以及防控方法分析如下:

病症表現:病魚一般靠近魚塘淺水處,並喜歡將身體潛伏於泥面,呼吸困難,大部分體表變黑,受驚後會發生衝撞,打轉,鰓蓋張開,身體變直,不能遊動而沉底。鰓上粘液增多,鰓絲缺血,鰓小片上有明顯的大量的鰓黴菌絲,彎曲成網狀,分支較多,菌絲分支沿鰓絲血管分佈,縱橫交錯,穿入軟骨生長。 

病因:鰓黴菌感染引起。環境誘發因子是水中有機物含量高,PH值較高。我們調查發現:

(1)筍殼魚鰓黴病的發病時間從10中下旬、水溫下降至23℃以下開始;發病後隨水溫升高(搭越冬棚後魚塘水溫可升至26℃)而死亡增加,隨水溫降低而減少。

(2)10月以後,規格小於6釐米的魚苗容易患此病,超過6釐米的魚苗患此病的比例相對較少,而且大規格的魚苗患此病用藥後基本可以控制,小規格的魚苗用藥後難於控制,只在用藥後3天內死亡有輕微下降,3天后死亡會迅速增加。

(3)放養密度大的魚塘(規格6釐米以下,畝放5萬尾以上)容易患此病,放養密度小的魚塘(規格6釐米以上,畝放2萬尾以下)患此病相對較少。

(4)投喂冰鮮魚漿或水蚯蚓的養殖魚塘易患此病;現場調查這類塘的水質指標中,氨氮往往超標,而且PH值也多在8.3以上。而投喂飼料魚的養殖魚塘水質較好,不易患此病,即使患病後也容易治療。

防控:目前還沒有一種完美有效治療方法。主要靠養殖過程中提早採取預防措施。放養前要嚴格清塘,流行季節既要重視調節水質,又要適當使用中西藥製劑全池潑灑來預防消毒。要科學合理控制放養密度,適時開動增氧機調節魚塘水質。要注意調節池水的透明度。尤其是搭越冬棚後更要把透明度控制在30釐米以上。發生鰓黴病後更要適當加註新水。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