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預防牛腹瀉?

牛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發,出生後3周齡以內的新生犢牛多發生,特徵是拉稀便、軟便或水樣便,嘔吐,脫水和體重減輕。它是造成犢牛生長髮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一個月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稱為新生犢牛的殺手。

臨床症狀

潛伏期7~14天,人工感染2~3天。就其臨床表現,有急性和慢性過程。

  急性病牛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0~42℃,持續4~7天,有的還有第二次升高。隨體溫升高,白細胞減少,持續1~6天。繼而又有白細胞微量增多,有的可發生第二次白細胞減少。病畜精神沉鬱,厭食,鼻眼有漿液性分泌物,2~3天內可能有鼻鏡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爛,舌面上皮壞死,流涎增多,呼氣惡臭。通常在口內損害之後常發生嚴重腹瀉,開始水瀉,以後帶有黏液和血。有些病牛常有蹄葉炎及趾間面板糜爛壞死,從而導致跛行。急性病例恢復的少見,通常多死於發病後1~2周,少數病程可拖延1個月。

  慢性病牛很少有明顯的發熱症狀,但體溫可能有高於正常的波動。最引人注意的症狀是鼻鏡上的糜爛,此種糜爛可在全鼻鏡上連成一片。眼常有漿液分泌物。在口腔內很少有糜爛,但門齒齒齦通常發紅。由於蹄葉炎及趾間面板糜爛壞死而致的跛行是最明顯的症狀。通常面板成為皮屑狀,在髻甲、頸部及耳後最明顯。有無腹瀉不定。淋巴結不腫大。大多數患牛均死於2~6個月內,也有些可拖延到小時以上。

  母牛在妊娠期感染本病時常發生流產,或產下有先天性缺陷的犢牛。最常見的缺陷是小腦發育不全。患犢可能只呈現輕度共濟失調或完全缺乏協調和站立的能力,有的可能盲目。

預防

牛舍要保持乾燥,寬敞、通風、運動場要及時清掃,定期消毒,特別是對牛產犢過程中的排出物和要及時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沖洗,每隔7天~10天用鹼水沖洗食槽和地面;

1 鑑定並淘汰持續性感染的牛,因為這型別牛不易被發現,但一直帶毒,並通過分泌物向體外持續排毒。

2 嚴禁購入未檢疫的牛隻可有效地降低引入該病毒的危險。

3 用滅活苗進行免疫,初始免疫至少需要2次,間隔30天,以確保產生足夠的免疫力。

治療用牛蹄靈進行肌肉注射,用適量生理鹽水稀釋後,每瓶本品用於200體重治療,預防400斤體重,根據病情可連續使用1-2次,嚴重的可連用3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