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第二天才教育,就遲了一天,這樣的觀點並沒有錯,關鍵在於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早期教育?
工具/原料
早教,教什麼?
知識和技能究竟有多重要?
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改變孩子一生的早教力作
方法/步驟
早教應該圍繞著生活展開,主要讓孩子學會生存、生活和社交的技巧。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最需要的知識就是學會吸奶,學會通過對媽媽微笑,甚至哭來獲得注意和關愛,這,是生存的本領。
孩子長大一點之後,內心對於知識、文化和藝術的需求,可能更多地來自媽媽輕輕地哼唱搖籃曲,而不是莫扎特或貝多芬的交響曲。
孩子兩歲的時候開始搶著幫媽媽掃地、洗菜、搬東西,這對大人來說簡直是添亂,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學習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
因此,早教的主要內容應給是讓孩子學會生存、生活和社交關係,應該圍繞著生活內容展開。
另外,與其把孩子的早教交給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不如放下一些工作,推辭一些應酬,和孩子一起做飯、講故事、讀書,給孩子家的感覺,與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因為家庭的溫暖才是孩子最高的心靈需求,忙碌的或富有的父母,無論給孩子提供多少物質或知識,都代替不了孩子的內心需求,這也是那些生活平淡的家庭裡的孩子內心生活反而比較充實的原因。
知識和技能並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只有不斷“新陳代謝”的知識才能真正對孩子有益。
成人社會的競爭壓力讓父母越來越不敢耽誤孩子的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越早越好,提前積累,長大了之後知識就越豐富,越容易立足社會。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學習過的知識終究要被忘記,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4歲就開始學會認字和閱讀的人,在成年之後,未必比8歲才開始認字和閱讀的成年人閱讀水平更高。因此,提前積累的知識和技能並不能隨著年齡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只有不斷“新陳代謝”的知識,才能真正對孩子有益。
另外,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不讓孩子參與生活,不顧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感受,這不但不能如父母所期望的那樣提升孩子的能力,反而會讓他越來越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
對於這個問題,只要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童年就能找到答案。
如果說早期教育的目標不是積累知識,如果早教只能從孩子的內心需要出發,那麼孩子到底需要什麼?瞭解這個答案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當我們是個孩子的時候,最需要什麼?
也許小時候,你父母經常吵吵鬧鬧,那麼,你最需要的一定是父母恩恩愛愛,至少能和平相處。
也許小時候,你經常隨著父母搬遷,那麼,你最需要的可能是安定在一個地方生活,那怕物質條件不那麼好。
也許小時候,你的父親或者母親經常出差,那麼,你所希望的不過是他們多在家裡陪你,常常帶你去公園。
也許小時候,你最需要父母能聽你解釋為什麼……
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小時候內心的那些“最需要”,我們才會認為自己給予孩子的就一定是好的,是他們需要的,而那不過是在滿足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罷了。
每個愛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早教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和接受,很多的早教產品撲面而來讓人無從選擇,故事光的出現讓家長眼前一亮為之折服。先看看故事光的背景就知道他們所說的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早教力作並非名不副實。啟智匯“故事光”是由享譽全球的國際幼教動漫領頭羊英國廣播公司(BBC)傾力打造的兒童早教投影儀,顛覆了傳統給孩子講故事、聽故事的模式。其旗下還有家喻戶曉的《花園寶寶》《天線寶寶》等耳熟能詳的產品。而啟智匯“故事光”則以光的表現效果帶給孩子一個夢幻的童話世界,它就像黑暗中的魔法光環,散發無窮的魅力,讓孩子通過最直接、最簡單、最有趣的動畫故事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除了播放動畫視訊的功能,啟智匯“故事光”還有播放圖片、播放音樂的功能。機身自帶的4G記憶體卡除了內建26集BBC小鳥3號和故事枕頭26集之外,還內建了α腦細胞潛能開發催眠音樂,讓孩子通過“聽力”來調節大腦腦波,使腦波調整為α腦波,誘導大腦進入潛意識層,促進心靈更深層次的意念、思想、情感、創新等潛能作用的發揮。同時完善孩子思考、想象、創造、記憶、睡眠質量,讓孩子的右腦功能完全開發,更聰明,性格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