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木地板的六大選購“誤區”?

  實木地板憑藉其天然、舒適的特點,受到眾多業主的追捧。但如何挑選到合適的實木地板呢?今天,我們請專家去偽存真,帶大家走出選擇實木地板的六大誤區。

工具/原料

實木地板

步驟/方法

“迷信”樹種

  “這是柚木的,穩定性比較好,不愛變形。”在選購實木地板時,導購們一般先詳細介紹樹種的概念。記者簡單地轉了轉賣場,就已經聽說了不下10種木材名稱,那麼,樹種在實木地板選擇中到底有多重要呢?

  專家解析:應該按需選擇

  不同的樹種都有其天然屬性,比如有的密度大、質量重、硬度大,這樣的木材做成地板,強度高、耐劃性好。反之,一些木材密度小,耐劃性差,但是保溫、隔音的效果好。消費者只要購買前問清楚,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即可。

  提醒消費者,不要只集中關注樹種問題。無論什麼樹種加工而成的地板,都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才能保證品質。更關鍵的是,購買後一定要根據地板使用說明書要求對地板進行必要的養護。柚木、菠蘿格等樹種確實穩定性好,變形風險小,但地板日後是否出現問題還與鋪裝、保養密切相關。所以,無論選擇哪個樹種的木地板,都要按要求養護才能不影響正常使用。

“迷信”硬度

  有人建議,購買實木地板應該越硬越好,而且顏色越深的木材硬度越大。導購也向記者介紹:“我們這款實木地板硬度大,比硬度小的耐用多了。”一些導購還建議:“在客廳這類比較易磨損的部位選硬度大的地板,在臥室選硬度小的。”

  專家解析:硬度大小各有利弊

  硬度大的地板,密度大,比較沉,強度大、耐劃性強。不過它腳感差,北方地區春秋時節光腳踩上去會感覺很涼。而硬度小的地板,強度小、抗磨損的能力差;不過,其保溫、隔音效果更好。地板的硬度大小,各有利弊,應該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迷信”進口

  有導購告訴記者:“我們的地板是進口白蠟木的,質量比國產的好。”果真如此嗎?

  專家解析:不是越貴越好

  木材無論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其自然屬性都不會改變,所以部分消費者迷信進口產品沒有必要。另外,實木地板也不是越貴越好。有些地板昂貴是因為樹種稀缺,“物以稀為貴”,但它在使用中可能和便宜的樹種發揮差不多的作用,這就靠消費者自己理性選購了。

“迷信”含水率

  有網友發帖說,含水率應該達到13%,最好選擇和當地溫度、溼度差不多的廠家生產的地板,應對含水率進行現場測試。

  專家解析:達到國標即可

  王軍表示,國家標準中對實木地板的含水率規定為7%-13%之間,所以能達到這個值的都屬合格產品,如果能符合使用地的平均含水率更好。比如在北京地區,實木地板含水率在9%—11%更加適宜。其實,地板含水率的測試和計算是十分複雜的,消費者根本無法自己測試。

“迷信”規格

  有網友發帖說,實木地板應該規格越小越好,又窄又小的地板才不容易變形。

  專家解析:應視環境條件而定

  以上說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因為窄小的地板,確實比大片的地板變異量小很多。不過,我們使用地板還要考慮到其裝飾效果。大塊地板顯然裝飾效果更強。所以王軍建議,在條件變動較大的環境中,使用窄條地板確實可以較少變形風險。而大塊地板對環境要求就比較嚴格,需按使用說明營造出適宜的使用條件,多加呵護,防止變形。

“迷信”色差

  某導購向記者介紹,他們的地板色差很小,“不信你看樣板”。記者發現,其樣板果然顏色比較均勻。而網上也有人發帖稱,實木地板就要選色差小的。

  專家解析:鋪裝巧妙調節色差

  實木地板由於取材於天然,每一片地板都不同,所以色差是一定存在的。“在國家標準中,都沒有色差這項指標。”要求實木地板色彩相同是不可能的,而且也失去了地板的天然美。“歐美國家消費者反倒要求實木地板有色差,體現自然美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