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巴菲特這位知名的投資大師,在4歲的時候,就開始做起人生第一筆生意。4歲那年,巴菲特從爺爺的雜貨店買了一批口香糖,批發價3美分一包,一次買上20包。晚上在他家附近挨家挨戶推銷,賣5美分一包。每賣一包,小巴菲特就淨賺2美分。2008年,巴菲特聯手瑪氏公司收購了他4歲時賣的口香糖的生產廠家箭牌口香糖公司,總收購價格是230億美元。

調查顯示,中國34.8%的孩子對自己花過的錢是一筆糊塗賬,只有15.6%的孩子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花過的錢,能對此記賬。報告中還指出,只有19%的兒童選擇將剩餘零花錢存入銀行,將近70%的兒童選擇放在家裡儲存或交給父母管理,更有11.1%的兒童選擇繼續花完。很明顯,存入銀行是處理餘錢的最好方式,可惜這個數額不足兩成。相當數量兒童的消費行為缺乏計劃性,自我監控意識不強。

專家認為,6到12歲是兒童理財觀念培養的黃金時間,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兒童的理財觀念,同時也是培養兒童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專家認為,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要讓孩子逐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過分放縱和過分節制對孩子都不好。他建議幼兒園期間,就可以開始讓孩子認識貨幣;從小學4-6年級開始,可以讓孩子支配小額金錢,使用範圍僅限於購買學習用品;到初中後,可以將使用範圍擴大至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等孩子上高中後,可以讓孩子有相對獨立的金錢支配權,這樣有助於孩子上大學後的獨立生活。對於準備高中畢業後出國留學的孩子,父母更要在高中期間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

理財師的育兒經: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樣本一

某知名理財師有一個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

2002年,女兒剛出生,該理財師就在自己的名下單獨開立了一個賬戶,這個賬戶是專門給女兒打理錢財的。每年的壓歲錢都放進這個賬戶,不管壓歲錢有多少,他都自己拿出一部分錢補足1.5萬元,每年買一次基金。他告訴女兒,這筆錢是用來給她將來讀書用的。從女兒開始對金錢有概念起,他就會教她看賬戶,讓她知道每年的投資情況。到2007年股市最高峰的時候,7萬元錢最高到過35萬元。但是隨後一年,又跌去了小半。後來又慢慢地漲回來一部分。

不過,這個賬戶裡的錢,不是永遠只進不出。有一次,女兒在報紙上看到一個特別讓人感動的故事,她想捐錢。該理財師就跟她說,從她自己的賬戶裡出一部分錢,爸爸也出一部分錢。後來,遇到各種慈善捐款,這種做法就成了慣例,女兒出一部分體己錢,爸媽再贊助一部分錢。

“我女兒對金錢很敏感,我讓她知道錢可以生錢,但我更想讓她知道的是哪些錢屬於她自己,哪些錢不是她的;錢要用得有效率,更要用得有意義。

關於錢怎麼用更節省,該理財師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女兒在超市看上一個粉紅色的小發箍,標價30元錢,孩子的媽媽覺得太貴不給買。回家後,該理財師給了女兒30元錢讓她自由支配,可以買髮箍,也可以買別的。下午孩子的外婆帶她去菜場,孩子看到那裡有差不多一樣的髮箍,只賣5元錢。於是她用5元錢買了髮箍,省下25元錢去買別的東西。

樣本二

小陳是一位資深理財師,也是一位媽媽,她女兒馬上要讀小學了。她對女兒金錢觀的教育總結為兩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在女兒讀幼兒園中班時,她就開始給女兒看人民幣紙鈔和硬幣。慢慢地,她開始讓女兒知道,錢可以用來做什麼,通過努力可以獲得錢,想要買玩具必須用到錢。

“在家裡,我們會確定哪些是女兒可以做的基本家務,在這些基本家務以外,如果她付出了額外的勞動,我們會根據勞動量付費。”小陳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女兒知道,獲得錢需要付出努力。

每年的壓歲錢,小陳都給女兒存著。“我不想讓女兒過一過手就收走,以女兒的名義去開了一個未成年人賬戶,錢都存到裡面。”小陳說,這個賬戶裡的錢,在父母的監督下,女兒有一定的支配權。

有一次帶女兒出去玩,她看中別的小朋友手上的玩具,要求媽媽買。小陳覺得這個玩具沒有必要買,不同意。但是,她跟女兒說,如果你一定要買,就用你自己賬戶上的錢。後來,小陳給女兒買了玩具,同時去銀行在女兒賬戶上划走了那筆錢。回家後,她讓女兒看存摺上的記錄,讓女兒知道這筆錢用來買玩具了。“後來她要買一些東西,我不同意時,會告訴她用自己賬戶的錢。她就會變得很謹慎,考慮之後有可能就不要求買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