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光圈及快門時間
選擇光圈和快門時間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技術層面的,主要滿足曝光需要。因為底片經曝光形成潛影,再通過顯像、定影成為永久的影像。底片曝光通過光圈和快門組合完成,光圈和快門時間均可作不同調節。其關係為在同樣照度下,光圈越大,進光量也越多,所需曝光時間就越短,選擇的快門時間也越短,選擇的光圈越小,所需曝光時間就越長。如拍攝某畫面,採用光圈F4、快門時間1/125s的曝光組合和採用光圈F8、1/30s秒的曝光組合,兩者作用於底片的“感光”是一致的。
光圈和快門時間的另一個作用是在畫面上產生特定成像效果。選擇的光圈越小,景深就越長;選擇的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因此一般在拍攝風光等需要前景中景遠景都相對清晰的畫面時,常常選擇小光圈;拍攝人物特寫等需要突出主體虛化背景時常採用大光圈。
快門時間對成像也有一種特殊作用,不同快門時間在表現動體時具有不同意義,快門時間越長,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成像就越虛化,形成的動感就越強烈。相反的是,快門時間越短,物體運動速度越慢,動感就越不容易體現。因此通過不同快門時間的選擇,攝影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被攝物件的運動狀態作不同效果的表現。
二、運用測光及曝光補償
高質量的照片不但要焦點清晰,還要曝光準確,因此拍攝時需合理運用測光模式。較常見的3中測光模式為: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顧名思義,平均測光適合拍攝整個畫面亮度較平均的內容,中央重點測光適合拍攝主體在中間的物件,而點測光適合拍攝主體與背景比例懸殊且亮度差異大的內容。如拍攝舞臺上追光燈照明的演員時,選擇點測光就可避免因深色背景影響而造成演員的曝光過度。
儘管照相機內測光系統能提供較科學的曝光資料,但照相機是將所有被攝物件按相當於18%中性灰度還原設計的。在照相機測光系統“看”來,無論是白雪皚皚的雪山還是黑沉沉的礦山都按中性灰基調來反映,所以拍攝有大面積白雪的雪山時,照相機會自動減少曝光量;拍攝有大面積黑色的煤礦時,照相機會自動增加曝光量,這樣顯然與原物明暗大相徑庭了。因此在拍攝那些亮度較特殊的物件時,仍需攝影者靈活處理,即進行“曝光補償”,一般拍攝淺色調物件時需作曝光“正補償”,拍攝深色調物件時需作曝光“負補償”。拍攝明暗反差較大的畫面時,通過“曝光補償”,就能拍攝出符合實際影調的亮度來。
三、保證照相機穩定
上述所有工作全部完成後就可啟動快門拍攝,但在拍攝時要絕對保持照相機的穩定,啟動快門前最好預先半按快門,屏住呼吸。一般來說手持照相機拍攝,不能採用低於1/125s的快門時間。而且所選快門時間越長,保持照相機穩定就越困難。使用標準鏡頭或更長焦距的鏡頭時,如採用1/30s或更長的曝光時間,最好用三腳架穩定照相機,然後用快門線或“自拍”完成拍攝。如果是拍攝靜物,無論採用什麼快門時間,都應該採用三角支架來穩定照相機。
“自拍”分為機械和電子兩種方式,機械類非電子照相機均採用機械自拍,自動調焦照相機採用電子快門線或觸發電子按鈕啟動自拍,自拍通常延時10s左右(有的照相機也可自行選擇合適的延時)自動釋放快門完成拍攝。如果沒有三腳架,也可將照相機穩定在固體物體上完成拍攝,曝光瞬間照相機的任何輕微晃動都會影響成像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