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過渡溺愛孩子,不要什麼事情都去幫孩子安排、主張,生活中總有些家長不讓孩子自己去獨立思考問題,甚至導致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處理問題,發生問題永遠都是把父母搬出來當救兵。其實這是相當錯誤的教育方式,這不是愛,這是在誤導孩子,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呢?
方法/步驟
家長適當“偷懶”反而是對孩子負責: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採取保姆式的呵護,因為家長的勤勞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許多機會,很多家庭中,孩子從不接觸家務,甚至連喝水都需要父母倒,這樣的孩子走向社會也無法適應社會。其實家長應該適當“偷懶”,不防多創造些機會給孩子自我動手,從小鍛鍊孩子生存、生活意識。
相信孩子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自理能力,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照顧不了自己,甚至擔心他們自己動手會釀禍,這種心理作祟使得家長不能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事。其實孩子有自己的四維空間,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比家長們想象的要強大、能幹,不給孩子機會又怎能知道孩子很棒呢?
給孩子機會:
如果孩子喜歡實踐勞動,並且非常樂於去做事情,在此過程中孩子不但收貨快樂還有成功的喜悅,那麼家長要不斷給孩子創造機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他們被自己強大內心驅動著,會抓住每次機會,做好每件事情。
多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處事變成弱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擋一面 ,能獨立處理問題。當然,這離不開家長從小的鍛鍊,當孩子遇到困難,遇到難題,家長不要急於為孩子排憂解難,你要多讓孩子自己面對,看看孩子想如何應對,如何處理。從小鍛鍊孩子處事能力。
多讓孩子做家務: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看到家長洗碗、洗衣服,就模仿著想去搭把手,看到家長掃地、做飯,就飛奔去想要幫忙;這時候不要急於把孩子趕走,要讓孩子切實體驗做家務的樂趣,一次不好可以下次,慢慢的孩子就會樂於幫助家長做家務,更切實的體會家長勞作不易。
多鼓勵孩子給他肯定的支援:
當孩子表現優異,獨立完成一項事務,或者很有主見的做了事情,家長不要漠然視之,要及時給與孩子衷心的認可,鼓勵孩子,給他肯定鼓舞他繼續努力。讓孩子切實感受自己的獨立讓家長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