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的一些特別發音?

很多剛學完五十音圖的學生都會問:為什麼明明學完了五十音圖,卻還是有那麼多看起來好陌生的發音呢?日語發音不就是51個嗎?

其實不然,雖然日語的發音不及英語那樣講究拼讀,但是也有一些相對複雜的發音,這些發音掌握起來並不能,這裡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歸納

(1)長音

長音是將假名發音延長一拍的音。其基本構成是:あ段假名後加あ,い、え段假名後加い,う、お段假名後加う(在某些情況下え段後是え、お段後是お),片假名長音一律加長音符號“ー”。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具有長音形式的單詞都是長音,比如~ている,雖然“てい”是長音形式,但在這裡就不是長音,發音時不能按照長音的發音方法把て延長一拍,而是因該分開讀作te i;拗音的長音構成同や行。

(2)促音

促音っ為小寫的つ,在單詞中不發音,但是佔一拍時間,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發音到此時作一拍停頓,然後接後面的假名。促音一般只出現在か さ た ぱ四行假名之前(外來語和特殊用法除外),在促音後是さ行假名時,發音時在促音停頓處有一個預先送氣(漏氣)的過程,然後緊接著發出促音後的假名。

促音的羅馬字表示法:雙寫促音後第一個假名的子音。比如さっき sakki 、がっこうgakkou等。特殊:ざっし zasshi 一人ぼっち hitori bocchi (也有寫成 botchi 的)等。

(3)清音(半濁音)的不送氣音:

か、た、ぱ三行假名位於單詞或句子中間時,會出現不送氣音。其發音特點是抑制本應從喉嚨裡衝出的氣流,減少氣流與口腔的摩擦,聲音較之正常送氣的發音略微沉悶,缺少清脆感。其發音類似於漢語裡的以g(哥) d(得) b(波)為聲母的發音。

清音的不送氣音在日常口語中非常常見,初學者容易將其跟濁音混淆(尤其是漢語普通話沒有清音濁音之分,使得其更難區別),誤稱之為“清音濁化”,必須多加聽力練習,體會其中的區別。清音不送氣音說到底還是清音,將其跟濁音區分開來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沒有濁音那樣的發音時的聲帶(預先)振動。

(4)拗音

1) 拗音是由い段假名(い除外)和や ゆ よ三個音相拼而成,每個拗音為一拍;

2) 拗音的寫法是い段假名和小一號的や ゆ よ緊挨在一起,や ゆ よ位於い段假名的右下角。

(5)鼻濁音

濁音中的が行在位於單詞或句子中間時,會產生“鼻濁化”現象,其發音類似於國際音標中的[ηa:][ ηi:][ ηu:][ ηε:][ ηo:],這是日語語音的難點之一,初學者可採用以下辦法體會:讀一個以eng為韻母的漢字,保持住後鼻音,然後依次順勢帶出a i u e o的母音,以此方法多練習相信很快就能掌握鼻濁音的發音方法。在各省方言中有不少帶有鼻濁音的字,比如山東話中的“俺”,廣東話中的“我”等等,懂方言的朋友也可以在那裡尋找相應的發音進行體會。

(6)特殊假名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大量從西方各國引進外來詞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因此導致了外來語部分產生了一部分特殊假名,比如非かさたぱ四行前的促音(如キッド)、特殊的拗音,如下面提到的ヴァ行等等。

* ヴァ ヴィ ヴ ヴェ ヴォ

這是為了迎合英語中子音[v]和其他母音拼讀的相似性而生造的一行假名,讀音其實和ば行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這行假名沒有平假名形式而只有片假名形式。

* ファ フィ (フ) フェ フォ

這是為了迎合英語中子音[f]和其他母音拼讀的相似性而生造的一行假名,同樣只有片假名形式,讀音近似為[fa:][fi:][fu:][fε:][fo:],同樣其中的フ部分仍然是脣間縫隙吹氣,而並非咬脣吹氣。

* ティ ディ

由於日語中沒有類似“提”“低”的音,為了迎合英語中[ti:][di:]的相似性而生造的這兩個假名,發音類似於“提”、“低”。

同樣,日語中還有其他類似的特殊假名,其創造的目的都是因為拉丁語系比日語發音要複雜的緣故。這在日語語音的學習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是這些畢竟是少數,初學者大可不必理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