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淡水魚類體色變化的飼料因素及防治對策?

魚類體色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內在因素如遺傳物質的控制作用、生長髮育階段、生理狀態等,外部因素則主要為水域環境因素如背景色澤、光線、水溫等,同時,魚體的應激狀態對體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養殖魚類發生的體色變化,除了上述影響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飼料物質的影響。 

方法/步驟

體色容易變化的養殖魚類

  在最近幾年的養殖生產實踐中發現,容易出現體色變化的淡水魚類主要包括以下種類。青魚容易出現白化體色、或黑白花班體色。草魚出現體色發黃的所謂黃草魚。鬍子鯰、黃桑魚、黃鱔出現全黃色體色的所謂“香蕉魚”體色、或沒有黃色和黑色的白化魚體體色、或只有黑色無黃色體色的魚體。斑點叉尾鮰、雲斑鮰出現全白化的體色、或面板和肌肉均變黃色的體色和肌肉色澤。土鯰、溝鯰、長吻鮠出現全白化的白色體色、或黃色體色。

對養殖魚類體色影響的飼料物質及防治對策

  攝食飼料的養殖魚類體色發生變化,除了受到養殖水域環境、魚體健康狀態等影響外,更主要的是受飼料物質的影響。那麼,那些飼料物質會對魚體的體色產生重大影響呢?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資料非常有限,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就現有研究資料和生產實際情況分析,引起養殖魚類體色變化的飼料物質主要有以下幾類。

飼料油脂、礦物質、過量微量元素的毒性、維生素。因此,對於體色容易變化的養殖魚類在使用膨化飼料時如何保持其正常體色還是一個技術性的難題。目前,可以增加維生素整體的用量保持有足夠的維生素滿足養殖魚體的需要,但是,飼料成本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另一個思路也是可以考慮的,在使用膨化飼料養殖的後期,即在養殖魚體即將上市前的一個月左右,該用硬顆粒飼料來恢復養殖魚體的體色,這個方法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在飼料企業的銷售市場穩定性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

注意事項

目前已經有在飼料中加入上述非蛋白氮產品誘匯出魚體白化的實驗研究結果。而要防治這類事故的發生只有靠加強對飼料原料的質量監控、原料採購合同和經濟處罰等多種手段同時使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