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最浪漫的紅楓古道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

紅楓古道之名,源於浙江文成。每到深秋,萬物蕭索之際,文成的山嶺上卻因有紅楓的點綴而顯得生機勃勃。但見古道與紅楓相映、霜葉與秋絮翻飛;滄桑中透著幾點浪漫,熱烈中帶著些許寂寞,引得無數男男女女,寄情相思。紅楓古道的沿途,共有楓樹3000多棵,多為具有數百年高齡的“老者”。其樹幹高聳十多米,粗壯得需要幾個人才能環抱。最險峻的一段古道有“鬥米直”之稱——筆直陡峭,有320餘級石階直入雲霄,驚險異常。在古時,人們行至此處,必須先吃一斗米,才有力氣攀登上去,“鬥米直”也因此而得名。

浙南最浪漫的紅楓古道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

方法/步驟

紅楓伴古道

浙南亮麗的風景奇觀

紅楓古道的沿途,共有楓樹3000多棵,多為具有數百年高齡的“老者”。其樹幹高聳十多米,粗壯得需要幾個人才能環抱。透過層層疊疊的紅葉,細碎的陽光灑落在條石鋪就的山徑上,行走其間,宛如漫步在紅霞之中。

細看那些楓樹,彷彿全都具有儒者氣質:枝幹厚重且挺直;枝條疏朗而錯落有致;楓葉並不像其他樹葉那樣密匝匝地生長,卻是像在國畫中一般,閒閒地綴上枝頭,相互照映,俯仰有情。

那麼,文成縣當地的先人為什麼會選擇在古道兩旁栽種楓樹呢?其實,這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和浪漫——楓樹最合適護路:山間多發洪水,而楓樹根深質硬,不會輕易被洪水沖走或折斷,因此可以保護路基而不致水土流失;山林容易發生火災,而楓樹皮厚,抗火能力強;夏天枝葉繁茂,可以遮陽,秋冬落葉,可讓旅人吸收更多的陽光;枝幹高直挺拔,秋季還會變紅,在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楓樹就成了指引旅人前行的絕佳路標……

關於古道的起源,現今雖然沒有可考的具體資料,但我們從地圖上不難看出:文成被夾在瑞安、平陽、蒼南、泰順、景寧、青田等地之間,在古代,文成人無論進退、出入,都只能穿越群山,才能到達海邊,乘船抵達更遠的天地。文成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表明,文成現有紅楓古道70多條,其中跨鄉鎮的就有43條。從走勢上看,紅楓古道一端源起平陽、瑞安,另一端則分別連線著景寧、青田和泰順。但無論從哪一端出發,都必須穿越文成。

  

浙南最浪漫的紅楓古道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

大會嶺與巖庵寺

古道上的人文風景

素有“紅楓古道第一嶺”之稱的大會嶺古道,在通公路前是文成縣境內的一條交通要道,它上達南田、西坑等縣,下通溫州、瑞安等地,舊時行人絡繹不絕。這條古道全長約5公里,有4500多級臺階,始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據傳有千年的歷史。

大會嶺古道像一條紐帶,把一些古老的村子串連了起來:一路向上,先是嶺腳村,半山上有半嶺村,山頂上有嶺頭村,再遠可達外縣。路面全用整齊的青石鋪就,頗有氣勢。拾級而上,兩旁有楓林護路,如一條長龍蜿蜒著直通山頂。

這條古道上,最險峻的一段有“鬥米直”之稱——筆直陡峭,有320餘級石階直入雲霄,驚險異常。相傳在古時,人們行至此處,必須先吃一斗米,才有力氣攀登上去,“鬥米直”也因此而得名。

據說清朝時,西坑人zhoudaoliang擔鹽經過此處,時值盛夏,酷熱難當,他中暑暈倒過去,被好心的過路人搭救。為了感激答謝,也為了幫助他人,於公元1742年出資,在大會嶺的半山腰建造了3間茶堂,並捐贈了附近的良田22畝,作為茶堂經費。光緒年間,周家後人繼承其志,再次出資修葺茶堂,並在附近修建寺廟,雕塑佛像,一時被傳為佳話。從此,這裡每日梵音陣陣,香菸嫋嫋,古寺在楓林的掩映下若隱若現,猶如仙境。

另一條南北走向的古道巖庵嶺也別具特色,從文成縣大嶨珊門村開始,延伸至裡陽鄉西山村漈頭庵,全長約兩公里。古道沿途不僅植被豐茂,山水秀美,而且人文景觀眾多,有云江亭、觀音殿、青雲亭、怡然亭等多處文物建築,透露出滄桑的歷史韻味和古樸的藝術氣息。

坐落在山頂的巖庵寺最為有名,始建於初唐,迄今已有千年歷史,因其大雄寶殿建於峰頂的巉巖峭壁之上而得名,又因其終年白雲繚繞,飛檐斗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所以又被叫做“白雲庵”,更被稱為“浙南懸空寺”。

  

浙南最浪漫的紅楓古道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

古道往事  

淳樸的村民多為修路人後裔  

以前,紅楓古道的修建和養護,全部由民間自行操辦。住在大會嶺半嶺村的老人,至今仍記得少年時代當地修紅楓古道的情形:“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路是大家的,家家戶戶都要來幫個忙、搭個手。”鋪路的條石全部採自附近山間的巖壁,沒有現代化工具,大家就用錘子和鑿子,一錘一鑿地把石塊鑿平,在路面上壓實;山裡多洪水,古道兩旁要培土,就用籮筐和扁擔,一趟一趟地挑來……舉一個村子之力修一段路,往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修路的辛苦,可見一斑。

歷史上,許多人為了修建紅楓古道,就在道旁搭建屋子住下,一條道路修建完畢,已經流轉了幾代人,一戶人家就漸漸變成了一個村——大會嶺上的半嶺村,就始於一位姓趙的修路匠人;為了修建吳垟嶺的紅楓古道,liubowen後代的一個分支全家都搬到了那裡……  

而護路的楓樹,更是受到了嚴格保護。在相關史料中,砍伐道旁的楓樹,需要徵得當地各個族的一致同意。

舊時,紅楓古道一年四季都人來人往。清晨,天還沒亮,古道上就傳來了腳步聲。往來於古道上最多的,則是挑著擔子出山賣紅薯的農民。他們先沿著古道下山到碼頭,再乘竹排到瑞安和平陽……當挑著兩隻籮筐從碼頭返回時,籮筐裡的紅薯已經換成了腥魚乾、時新玩意兒、家裡媳婦女兒要的頭繩和衣料等。  

如今,隨著現代公路的開通,曾經行人絡繹不絕的古道逐漸沉寂了下來,但年復一年,古道兩側的紅楓依舊火紅得熱烈;住在附近古道的人家,也依舊保持著純樸、淡泊的傳統——每天清晨,晨練的人們都會隨手拾起路上的垃圾;鋪路的石板破損了,不到幾天就被悄無聲息地換好了;若有外人來此,當地人還會津津樂道地介紹楓樹和古道的歷史……  

在鄉民們的精心呵護下,紅楓古道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山林裡遍佈多種名木古樹,大的有數百年樹齡。夏天,這裡幽深茂密的竹林濃廕庇日,秋來滿目丹楓,一片璀璨,令人賞心悅目。行走其間,時而還能望見稻田與陽光輝映,金黃光燦;點綴其間的木質村舍還留有明清遺風,潺潺溪水繞村而過,別具一番情趣……

浙南最浪漫的紅楓古道行走在斑斕的世界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