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清朝建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開放海禁,設廣東為通商口岸;1736年(乾隆元年)京城內務府造辦處正式成立“廣木作”,納廣東優秀木作匠人入宮為皇帝制作傢俱……一系列歷史事件,將廣州這座瀕臨南海的千年之城推向了清代主流傢俱流派——廣作傢俱孕育地的高度,一個時代的藝術瑰寶在此誕生。
傳統的突破與創新
關於廣作傢俱的形成時間,業內專家普遍認定是在清初期,並在清中期成為主流傳統傢俱流派。然在此之前,廣州一地已早有硬木傢俱製作,只是未形成如清代廣作般的成熟獨立風格。《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諸器”。作為國內貴重木材的主要產地之一,廣東擁有較為悠久的硬木傢俱製作歷史,如今,我們尚能看到一些明代遺存下來的廣東傢俱也正是因此。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大量來華,在傳播了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洋的藝術和文化。廣州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門戶。至清初,隨著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廣州的商館、十三洋行等先後建立,這些商業機構的建築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時間官府、民居也競相效仿,在這座東方古城中掀起了一股西洋風尚。西式建築、西洋畫派、行走於街頭巷尾的洋人……所有這一切新鮮元素都為廣州人打開了一扇與中國傳統審美不同的窗戶,透過此,他們看到了世界的藝術流行,擁有了全球化的審美眼光。
當視野開啟之後,一向“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開始大膽地將西洋藝術融入到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中,於是,清代廣作傢俱華麗誕生了。正如蔡易安在《清代廣式傢俱》中所分析的:“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清代廣東傢俱領先突破了我國千百年來中華傳統傢俱的原有格式,它大膽吸取了西歐造型等新的傢俱形式,創造出了嶄新的廣式傢俱。”從這段描述中不難發現,其中有幾個明顯的關鍵詞:突破、吸收、創造。這三個詞彙從不同側面說明了廣作傢俱自誕生那一刻起就擁有的核心能力——創新力,這種能力即使在今日看來仍頗有啟迪意義。
豐富的藝術風格
如今,提起廣作傢俱,許多人會想到奢華、繁複、壯碩等詞彙,其實,廣作傢俱的藝術風格並非只有一種,依據時間和用途的不同,筆者認為可在寬泛的層面上將其劃分為三種不同風格。
1. 嶺南傳統之美
造型清雅、綺秀,雕刻較少的廣作傢俱。這類傢俱出現的時間可能較早,雖然其中一些傢俱上也有西洋藝術的影響痕跡,但更多地表達了中國傳統審美情趣,體現出了清新和秀雅的風格,此類傢俱如今在嶺南名園中亦可見到。
2. 嶺南創新之美
用料碩大、裝飾華美、中西合璧風格突出的傢俱。這類傢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廣作傢俱,它們造型豐盈、雕刻複雜、裝飾新穎,是東西方藝術文化互融的產物,是在中國傳統傢俱的基礎上大膽吸納新鮮元素創造出的全新風格,是廣作傢俱藝術風格的代表。
3. 西洋創新之美
主要指清代廣州的出口傢俱。此類傢俱的主要用途為出口外貿,因此傢俱樣式以是否受西方歡迎為主要考量標準,許多傢俱樣式與當時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傢俱異曲同工,只是材料上使用了紅木木材,或增加了中國紋飾,這些傢俱如今在《五常酸枝傢俬》一書中可以看到,這本成書於清末的廣東傢俱圖樣,收錄了清末廣州傢俱商行——“五常”的出口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