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識別真假黃金??

 製作首飾的黃金不是純金,因為純金太軟經不起磨損。因此,從古代起,純金中大多混入其它金屬,用來製作金飾,稱為“飾金”。確定飾品中純金含量單位叫“金位”,英文叫“Carat”,一般稱為“開”,按英語讀音又簡稱“K”,因此飾金又稱“K金”。純金為24K。1K即代表金飾品中含有的純金量佔二十四分之一。14K即表示含純金58%。在英國,金飾為10K、14K和18K,只有極少數為22K。

  在歐洲,金飾一般是14K、18K和22K。在法國和瑞典,規定最低標準是18K,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和丹麥規定金飾不得低於14K。

  西德和義大利容許低於8K。金飾有各種K數,也有各種顏色。把黃金與不同比重的銅、銀、鎳和鈀混合,則呈綠色。黃金真偽好次的鑑別一般的方法有辨色澤、掂輕重、見音韻、試軟硬這四種。除此而外不有拋摔法、火燒測試法、試劑法、檢視蓋印標記法等四種。

  步驟:

  辨色澤:俗語說,黃金是“七青、八黃、九紫、十赤”,因其含有雜質種類和成份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色澤。行家認為,含金七成其首飾呈黃中帶青,含金八成呈黃色,含金九成呈黃中透紫,含金十成呈赤色。純金質較軟,一般不用來做鑲嵌類首飾,所以,凡鑲嵌類金飾自稱24K,肯定有詐。

  掂輕重:黃金的比重為19.3g/cmsup3;,成色與比重關係較大,比重接近19.3時,含純金越高。比重18.5時,含金95%,17.8時含金90%,餘類推。只要測出比重便可知首飾的成色,但一般卻可掂於手中,若略有沉甸感的就可感知了,因為同樣的重量的其它金屬,如銀、銅、錫、鉛等重量是不一樣的。體積同樣大小的黃金與其它金屬比較,白銀佔黃金重量的45%,銅佔46%,錫佔38%,鉛佔59%。可見黃金體小質重,若放於掌心顛試,有沉墜感。對笨大而又輕飄的飾品應警惕,認真辨別是否偽品或半偽品。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市場出售的金首飾中,許多是亞金製品。所謂亞金,實際上是一點金的成分也沒有。它是由銅、鋁、鎳等金屬製成的合金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不變色等特點。

  見音韻:成色高的首飾,擲於水泥地上會有沉悶的叭嗒聲,並有聲而無韻,無強力,俗稱死聲。相反,成色低的金飾,拋在水泥地上有韻且聲響尖長,並稍有回跳。

  試軟硬:金首飾的成色越高越柔軟,越無彈性,真金用牙咬或針劃都會有輕痕,以手摺無斷紋,且火燒(不是極高溫)後不會變色。成色低的、假的則相反。

  拋摔法:真金拋在桌面、地面上發出“噗嗒”之聲,假的或成色差的則發出尖亮、清脆之聲。

  火燒測試法:“真金不怕火煉”,即放在1000℃的高溫下也不褪色、不溶化,在1063℃,開始溶化但不變色。把金飾放在爐面上或瓦片上焙燒至通紅,冷卻後,表面顏色仍然不變。

  試劑法:即用45%的硝酸點試:黃金無變化,銀變黑色,銅冒綠色泡沫。這是因為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在任何狀態下都不會被氧化,在水、空氣、硫化氫或鹽、鹼環境中也非常穩定。金難溶於任何一種單一的酸,僅僅溶於王水(鹽酸與硝酸體積按3比1的混合液)。

  檢視蓋印標記法: 正規生產廠生產的金飾品,都蓋含金量和生產廠標記,如蓋24K、14K等。如無標記者,一般都是偽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