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高中語文?-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高中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作文在高考試卷中佔有半壁江山的地位。作文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語文考試的成敗。平常的語學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特別怕寫作文,中學生中曾流傳著這樣的話: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腦子一片空白,覺得沒什麼可寫,東拼西湊,這樣勉強寫出來的東西也是語言蒼白,言之無物。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我們發現寫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注重知識技巧,忽視心靈啟迪;注重標準,忽視獨創;注重統一要求,忽視個體差異;注重成人眼光,忽視兒童心理;注重詳批細改,忽視有效指導;注重急功近利,忽視日積月累。那麼,怎樣扭轉這種局面,讓學生不再視作文為畏途。怎樣才能很好地完成寫作教學的任務?怎樣讓學生經過三年的寫作積澱高考時“戴著鐐銬”也能跳出優美的舞蹈。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開放的閱讀觀。回到寫作的本原,寫作不就是一種表達嗎?也即寫作就是用文字記載與刻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感受和期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生活就會有寫作。有些學生將寫不好作文簡單地歸因於生活的單調與枯燥,認為每天過“三點一線”式的生活不可能寫出生動的內容來。殊不知作文水平的高低最終還是取決於心靈表達的深淺與厚薄。所以要起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就要擴大自己的寫作空間。空間大了,材料豐富了,寫作也就容易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古至今都是文人追求的一種上佳境界。所以一定要建立開放的閱讀觀,既要關注課內,更要關注課外。讓學生在課外書籍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應該認識到讓學生多讀實際是讓學生與智者對話、與作家交朋友,是用最好的精神食糧滋養他們乾涸的心靈。

2、建立開放的寫作觀

通過多讀,學生積累的素材多了,就不會把作文視為苦差事。教師給學生布置的練筆形式要不拘一格,日記、隨筆、作文、摘錄美文……,要堅持一週一練。練書法三日不練手生,寫作文亦如此。巴金老先生曾說過“只有寫才會寫”,語文老師可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話,即“我手寫我心”,減少束縛,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作文成為學生樂於表達的家園,讓作文成為學生私人化的事情,讓他們說真話、說實話、說心理話。當然,作為語文老師還要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和隱私。

3、巧妙下批語

“語文教師給學生寫的作文批語會影響學生一輩子的”。語文老師的作文批語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和人文關懷的雙重評價。學生最不喜歡的是那種蒼白無力、不痛不癢、模稜兩可、缺乏個性的僵死批語,對於這樣的批語,學生消極對待,長此以往,寫作的熱情就會減少。筆者認為,作文批語應以熱情鼓勵,激發興趣為主,批語要精當,要具有啟發性、探討性、導向性、要切中要點。針對班上幾十個學生還要尊重個體水平的差異,尤其對中下等作文水平的學生更是要精批,這裡所說的精批不是說讓老師把原作文改得一塌糊塗,下大篇批評性的話語,而是說老師要巧妙下評語,要以正面評價為主,適當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有人說一句表揚的話抵得上十句責罵。所以教師要善於努力發現這些學生的作文中寫得較好的地方,哪怕是一句話,一小段都應加以表揚。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即做人,中學教學論文語文教師在作文批語中還應給予學生人文關懷,教會學生生存和做人的道理。

在考試不可迴避的現實中,寫作教學“戴著鐐銬跳舞”是一種必然。高三的寫作教學就不能不抱著一絲功利心了,但我們經過兩年的自由寫作和本真訓練,到了高三加上“鐐銬”,圍繞高考的指揮棒旋轉,還是能夠得心應手的。高三階段應著重加強對學生應試技巧的訓練。 適當的應試策略可以讓我們的複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完整的寫作訓練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高考時破蛹成蝶完美蛻變。我們堅信,多讀心中有底,多寫筆下生花,戴著“鐐銬”也能自由起舞。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