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瞎塞”孩子成績墊底提醒:知識準備應適度?

學前教育 學前一點不學,怕孩子跟不上;學前“塞”太多,又怕影響孩子上課的專注度。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這個度,確實令很多準小一家長糾結。對此,盧灣師專附小一年級教師範文磊建議,學前知識的準備要科學和適度,學與不學應該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定,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強起步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學前還是建議先學一點,這樣上小學不至於太吃力。

方法/步驟

大跌眼鏡,學前“瞎塞”成績墊底

小帆在一所市中心小學讀一年級,最近的一次語文測驗中,他的成績位於班級下游,全班只有8個孩子考得不理想,他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結果讓父母大跌眼鏡,“我們學前教了這麼多,孩子怎麼可能考不好呢? ”

上小學前,小帆的父母給孩子做好了充分的學前準備,如英語方面學了八套英語教材,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和基本句型;數學方面,乘法口訣表相當熟練,會做乘除法的運算;語文方面,小帆還參加了語言故事培訓班,詞彙積累、拼音學習、偏旁部首、看圖說話,樣樣都學得不錯。文藝方面,舞蹈、提琴、繪畫各種證書一大堆。

在小帆父母眼中,相比較其他孩子,他們的學前教育已是“遙遙領先”了,應付一年級的學習絕對綽綽有餘,為什麼剛“起跑”才兩個月,孩子就已經落後了一大截呢?焦急的父母到處找原因,諮詢老師後發現,正是因為學前“塞”太多,孩子感覺老師講的內容自己都懂,導致盲目自信,上課不認真聽講。連測驗都如此,老師在講臺上讀題,小帆又開始“神遊”了,結果題意沒看懂,自然做不出。

超前孩子,讀音筆順經常出錯

“孩子在學前掌握的學科知識多,對小學一年級課程沒有興趣,導致專注度不夠,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本市一所小學的一年級教師劉老師告訴記者,她班裡有個孩子英語基礎相當好,但老師卻常反映孩子上課小動作特別多,思想很不集中。後來,他們分析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英語,無時無刻不在聽英語,常常是一邊搭積木、一邊玩,還一邊在聽英語,養成了學習時“一心兩用”的壞習慣。

過度“超前教育”的後遺症除了影響孩子上課的專注力、學習興趣外,也給老師們增加了新的工作負擔。記者昨天採訪部分一年級教師,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困擾,開學兩個月時間,他們一半的精力花在教學上,另一半的精力則花在糾正各種錯誤、不規範的“超前教育”後遺症上。

這些不規範的超前教育後遺症主要集中在拼音讀寫和寫字筆順上。本市黃浦區一所小學的張老師舉例說,班上雖然只有6個孩子沒學過拼音,但學過的孩子都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拼讀錯誤,例如把拼音“o”發成英文的“O”,還有平舌音和翹舌音總是混淆不清,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按現在的教學應該是韻母帶調拼讀,聲母讀得又輕又短。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學出來的拼音,要麼就是不帶聲調拼讀的,要麼就是聲母韻母都帶聲調拼讀的。”張老師說,除了拼讀外,拼音的拼寫也同樣是問題百出,如有的孩子四線三格的位置常搞錯,拼音筆順也寫錯。

此外,寫字筆順也是超前教育後遺症的頻發區。老師舉例說,“方”字的正確筆順為點、橫、橫折鉤、撇,而很多父母在教孩子寫字時,常常會錯誤地寫成點、橫、撇、橫折鉤。此外,他們還發現,雖然不少孩子會寫很多字,但寫起來卻都不規範,這些細微的錯誤都是學前教育中家長常忽視的問題。儘管老師課上都在反覆強調,但因為孩子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糾正起來確實很吃力。

教師提醒,知識準備科學適度

學前一點不學,怕孩子跟不上;學前“塞”太多,又怕影響孩子上課的專注度。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這個度,確實令很多準小一家長糾結。對此,盧灣師專附小一年級教師範文磊建議,學前知識的準備要科學和適度,學與不學應該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定,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強起步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學前還是建議先學一點,這樣上小學不至於太吃力。

武寧路小學一年級陳靜老師則認為,學前學太多確實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她認為學前掌握一定的識字量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不一定要求孩子認識多少字,關鍵要培養閱讀的興趣,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閱讀。 ”陳老師說,學前教育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掌握知識的數量,而在於培養學習習慣,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只是單純追求數量,往往會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得不償失。

孩子, 知識, 成績, 瞎塞, 墊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