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精神衰老?

在人的生命週期中有兩個過渡時期。一是從幼年過渡到成年,叫“青春期氣另一是從成年過渡到老年,是“更年期”,也叫“第二青春期”。更年期一般指的是女性45 - 50歲,男性50一60歲之間的時期。但這個時期有時難以絕對劃分。

“第二青春期”人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都頗為明顯,女性尤為突出,可以說這個時期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主要變化有:

生理方面:此期身體各器官,特別是內分泌功能逐漸衰退,機體內神經一內分泌等一系列功能處於不穩定階段,據北醫精神科的有關統計表明,有73%的人有性腺內分泌功能的改變,表現為月經紊亂、絕經、性功能障礙等。此外還有下丘腦、垂休前葉、腎上腺、甲狀腺等內分泌平衡失調,植物神經功能變化,出現如頭痛、頭昏、耳鳴、眼花、失眠、多夢、心悸、胸悶、潮熱、出汗、四肢發麻、呼吸加快以及食慾不振、胃部不適、便祕等胃腸功能失調的表現,內臟器官也逐漸衰退,功能下降更年期女性脫髮等。

心理方面:主要表現為靈活性不夠,情緒煩躁不穩,多愁善感,以負性情緒為主,優鬱、焦慮、易激怒,經常會產生莫名其妙的焦慮感和孤獨感,常為一點小事和家人或同事大吵大鬧,但事後又後悔不迭;婦女常常喜歡哭位,而自己又不易控制;適應環境的應漱能力下降,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容易感到疲勞,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病態的敏感多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緊張不安、優心忡忡;對疾病的心理反映加重,有的人常為身體的輕微病痛惶恐疑慮,甚至疑病恐癌;夫妻關係的關心程度加劇,可因猜疑對方有外遇而引致妒嫉妄想;心理上的威脅加深,有因退休或經濟收益減少而產生貧困恐懼,嚴重者可產生貧窮妄想;也有的因子女成人,各立門戶或子女在外地工作,有孤獨無依感或有長期思念之苦,等等。

為能順利地進行心理過渡,該期的男女老人,必須明白此期的生理變化是生活中的必然過程,要儘量調節好自我心理活動,控制情緒,消除焦慮,減少疑懼達觀開朗,知足常樂。搞好家庭關係不為俗事所羈絆。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老是留戀過去,要有“老峨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氣魄。更年期飲食保健也應注意,生活要有規律,要注意休息。多參加體育或社會公益活動,如書畫、集郵、養花、垂釣、攝影、看電影電視、讀報刊雜誌、學習氣功拳操球類、欣賞音樂戲劇、下棋打牌、編織、縫紉、拜訪親友、義務服務等。倘有不適感覺,老年人要樂觀開朗胸懷寬闊,不要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處處表現出消極情緒,這樣對歡度晚年會帶來不利。如果能排除胡思亂想,仍舊與過去一樣,有規律地生活下去,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奮發向上精神,這樣就會健康長壽。相反,如果生活中取消了與社會的聯絡,心理衰老是非常迅速的。

大腦是主宰人體各個器官的司令鬱。大腦的衰老,必然導致各個器官的衰老。大腦對人類的知識、智慧與思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老年人更要多用腦、勤思考,使細胞與組織器官不斷進化,反之就會退化。只有強烈的求知慾,即使高齡老人,仍能掌握新知識,因為老年人的理解力與判斷力不容易降低,容易降低的是記憶、計算和分析能力。平時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規律,對保護大腦的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