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思維的誤區?

最近做了兩位兩歲左右孩子媽媽的深入諮詢,她們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很愛學習各類育兒書籍、部落格,所以有了很多“科學”的育兒理念,也用這些理念來指導育兒的實踐。這本來是不錯的,因為育兒需要學習。但是育兒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本來很多理念就自相矛盾,而且未必全面合理,如果把這些當做金科玉律、教條去執行,常常會陷入困擾之中。下面的討論主要針對一到三四歲的孩子。

一、專注度的問題

一位孩子獨自玩耍的時候,奶奶喜歡逗他玩兒,常常忍不住說些與當前玩的東西無關的事情,這自然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奶奶的行為是育兒“科學”理念中極力反對的,因為“科學”理念認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道理看起來很有說服力:你總干擾他的專心,那對專注力培養自然不好啊。所以,媽媽很困擾,是否一定要讓奶奶改變這種方式?

我的觀點和這些“科學”育兒理念有所不同。我認為專心與興趣有很大關係。有興趣,自然容易專心;沒有興趣,原來有專注力也沒用。與平靜的心理也有關係,平靜了,自然容易專心;不平靜,自然不容易專心。就像寫作業,有興趣、心情平靜,自然容易專心;沒有興趣、煩躁不安,即使原來專注力不錯也難以專心。另外,如果孩子有興趣、平靜,假設受到些干擾,也會提高抗干擾能力,對專心能力也是有好處的。這個孩子的實踐證明,孩子在奶奶的干擾之下,和媽媽玩起自己喜歡的玩具來,還是很專心的。

這些科學育兒理念不能說沒有道理,只是可能僅僅考慮單方面的因素,而沒有全面地衡量,所以讓人無所適從。打擾的確對注意力不大好,但也會增加抗干擾能力,如果打擾得比較自然,問題不會大。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故意去打擾孩子,更應該杜絕讓孩子煩躁的打擾。

二、規矩的問題

有位媽媽堅信一個科學育兒理念:規矩是給孩子一個安全、不迷惑的界限,所以要堅定執行。——這個理念被無數人奉為圭臬。

她每天晚上帶孩子去散步,孩子喜歡玩一個收費的音樂玩具車。媽媽給孩子立了規矩:每天只能玩一次。有一次,孩子還想再玩一次,她堅決執行規矩,結果孩子哭得傷心裂肺。這也引起了她的反思?這樣真的對嗎?

其實這個理論本身就有問題。堅定執行規矩好像不讓孩子迷惑媽媽的規矩,但是他會迷惑媽媽為什麼這樣無情啊!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都不答應?而且看起來也不安全:媽媽為了我多玩一次玩具車就不顧我的傷心,狠心地置之不理,那有什麼安全感可言啊?媽媽真的是愛我嗎?而且如果規矩太多,也會讓孩子不安,因為不小心哪天觸犯了規矩的高壓線,就引來痛苦的體驗。

所以,我的規矩少而精,我的“規矩”制定和執行都有彈性,這樣可能更合乎孩子的心理,合乎人性吧。

三、鼓勵孩子的探索,不指出錯誤

一位媽媽還有一種“科學”理念。一兩歲的孩子正處於探索期,要鼓勵他的探索,比如看圖畫,認小動物。識別對了,就鼓勵,錯了也不用指出來。但是奶奶卻不是這樣,孩子認錯了,奶奶會告訴他錯了。媽媽疑惑,這樣是不是在阻礙了孩子的探索?

這個“科學”理念看似是合理的,但是奶奶指出錯誤也是對孩子探索的一個自然反應啊。而且錯了也不說錯,一直使孩子自信滿滿,其實也是脆弱的。我認為只要指出錯誤的態度心平氣和的,就沒有問題。

四、這樣會影響想象力

一個孩子很聰慧,很多東西一學就會。姥爺喜歡教給他認字或者算數。媽媽擔心這麼早就教給他知識性的東西是否會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另外一個孩子的奶奶喜歡用大人的語言給孩子解釋一些事情,媽媽也擔心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

這個是個常見的科學育兒理念,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孩子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孩子正巧有興趣學習識字和數字,這也是難得的機遇,也沒有必要因為對想象力的擔憂而不去學習。而且從《卡爾維特的教育》這本書來看,從小就學習知識、學習成人思維對小卡爾維特的天才發展也是有利的。所以,還是抓住孩子自然出現的興趣為好,沒有必要因為一個理念而故意迴避興趣的出現。

畢竟,育兒是個綜合的工程,不能只考慮一個方面。

五、重視孩子的安全感

可很多科學育兒思想一樣,我也提倡重視孩子的感受。但是過於重視孩子的感受也不好。比如一位媽媽想盡所有的能力給女兒建立最好的安全感和依戀關係。這本身是好的,值得稱讚的。但是可能因為過於在意,就會放大孩子的一點點感受,為了這個可以做超過自己能力和精力以外的事情,反而對孩子不好。

維尼:這個“最好”就有問題,還不如粗略些。 媽媽:粗略了會覺得自己偷懶了,沒有責任感了。

維尼:粗略的正確勝於精確的錯誤。過於精確,會忘記根本、大局,而容易犯錯誤。而且做到精確是很難的,不小心就會做過頭。而粗略些,注意力放在孩子發展的主要方面,細節不必過於注重,反而不會迷失方向。

六、各個階段該做什麼?

我雖然是研究心理很多年了,但是我看過一些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書,總覺得生活中用不上,不知是我水平不夠還是這些理論確實無用。

比如對於孩子的獨立性、分床睡的時間,每個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儘管有很多教科書說在哪個階段是什麼樣,那也只是一種概括,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樣!如果教條式地執行,如果覺得不這樣就糟糕了,就死板了。

所以,我育兒基本不按照這些教科書來,更多的是順乎孩子的自然。

七、應該怎麼做?

這些理念從某一方面來看是合理的,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又未必合理,所以教條化地執行必然有問題,最好能把握好度,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這對一般的媽媽來說太難了,可操作性不強。

前些年,天才教育比較流行。但是近年來,大家越來越理性,大都也不想著孩子成龍成鳳,也不執著於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既然不是培養天才,何必那麼精益求精?太求精,太執著,反而容易陷入誤區。對於幼兒,抓住孩子的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性格發展等主要方面,適當地開發智力,儘量合乎自然就行了,這樣反而會少些迷惑,少些阻礙。

粗略的正確勝於精確的錯誤!自然一點兒、粗略一點要好。

一位媽媽在諮詢後體會到:科學育兒思維太多,育兒的關鍵還是寶寶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快樂,其他的順其自然。這些科學育兒思維做為參考而已,不要太教條化,記住以人為本!!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