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說明書】地紅黴素腸溶片?

【通用名稱】地紅黴素腸溶片

【英文名稱】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學名稱:本品主要成份為地紅黴素,其化學名為:(9S,16R)-9-脫氧代-11-脫氧-9,11-{亞氨基[2-(2-甲氧基乙氧基)亞乙基]氧}紅黴素。

【性狀】本品為腸溶衣片,除去包衣後顯白色或類白色。

【作用類別】

【藥理毒理】藥理作用地紅黴素為大環內酯類抗菌素,為紅黴胺的前體藥物,其作用機理是通過與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體亞基結合,從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動物體外試驗和臨床感染治療均證實本品對下列微生物有活性:需氧革蘭氏陽性微生物:金黃色葡萄球菌(僅針對甲氧西林敏感的菌).肺炎鏈球菌.化膿鏈球菌。需氧革蘭氏陰性微生物: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卡他莫拉菌。其他微生物:肺炎支原體。體外試驗表明(其臨床意義尚不完全清楚):本品對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葡萄球菌(C.F.G組).百日咳鮑特菌.痤瘡丙酸桿菌等有活性。對其他大環內酯抗生素耐藥的細菌對本品也耐藥。毒理研究生殖毒性:大鼠和家兔分別給予本品的劑量達臨床最大推薦劑量的21倍和4倍(以體表面積計)時,對動物的生育力和胎兒均無損害。CD-1小鼠給藥劑量達1000mg/kg時(以體表面積計,為人用最大推薦劑量的8倍),出現胎兒體重降低.骨化不全-發育延遲。大鼠在交配前2周,整個交配期和整個妊娠期給予本品劑量達1000mg/kg時,也可見骨化程度的降低。目前尚無在孕婦上進行充分和嚴格對照的研究,所以孕婦的使用,應權衡利弊後再決定。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經人乳分泌,但是本品可分泌於齧齒類動物的母乳中,而且其他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也可在人乳中分泌,因此哺乳期的婦女應慎用。致癌性:尚無動物終身給予本品對致癌潛在性的研究結果。

【藥代動力學】據文獻報道:吸收:口服後本品被迅速吸收,通過非酶水解轉化成生物活性物質紅黴胺,其絕對生物利用度約10%。健康志願者(19-59歲,單劑量:0.5g;多劑量0.5g/日,10天)藥代動力學引數如下:藥代動力學引數(n=10)均值(標準差)1天10天Cmax(μg/ml)0.3(0.2)0.4(0.2)Tmax(h)3.9(0.9)4.1(1.3)AUC0-24h(μgh/ml)0.9(0.7)1.8(1.1)分佈紅黴胺迅速.廣泛分佈到組織中,其細胞內濃度高於組織濃度,而組織濃度又明顯高於血濃度。其蛋白結合率為15~30%,平均表觀分佈體積(VDSS)為800L(540~1041L)。紅黴胺的穩態組織濃度(0.5g/次,一日一次)組織時間(h)平均組織濃度μg/g或μg/107細胞平均血漿濃度(μg/ml)組織/血漿扁桃體143.470.1720.4健康肺123.790.1329.2感染肺123.850.1329.6感染支氣管分泌物482.150.316.9感染支氣管粘膜121.700.1313.1482.590.318.4721.740.335.3肺泡巨噬細胞50.370.351.1代謝和排洩紅黴胺幾乎不經過肝臟代謝,只從膽汁中消除。81~97%的藥物由此途徑消除,約2%的藥物由腎臟消除。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其平均血漿半衰期約8小時(2~36小時),平均消除半衰期約44小時(16~65小時),平均表觀清除率約23L/h(20~32L/h)。食物的影響:本品可與食物同服或飯後1小時內服用。研究表明飯後服用本品,其吸收略有下降,而飯前1小時服用,其Cmax下降33%,AUC下降31%。食物中脂肪的高低對生物利用度幾乎沒有影響。

【適應症】適用於12歲以上患者,用於治療下列敏感菌引起的輕、中度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由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鏈球菌引起。急性支氣管炎:由卡他莫拉菌、肺炎鏈球菌引起。社群獲得性肺炎:由嗜肺軍團菌、肺炎支原體、肺炎鏈球菌引起。咽炎和扁桃體炎: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單純性面板和軟組織感染: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化膿性鏈球菌引起。注:青黴素是治療和預防鏈球菌感染(包括預防風溼熱)的常用藥,一般說來地紅黴素在治療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鼻咽炎時有效,並能根除;對預防風溼熱的療效尚無報導。

【用法和用量】本品應與食物同服或飯後1小時內服用,不得分割、壓碎、咀嚼。地紅黴素用法用量表感染(輕、中度)劑量服藥次數療程(天)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0.5g一天一次5-7急性支氣管炎0.5g一天一次7社群獲得性肺炎0.5g一天一次14咽炎和扁桃體炎0.5g天一次10單純性面板和軟組織感染0.5g一天一次5-7。

【不良反應】3299例患者口服本藥(0.5g/天)7-14天,沒有發現與毒性有關的死亡或致殘。87例患者(2.6%)因不良反應終止用藥,其中35例(40%)是因噁心和腹痛終止用藥。另一臨床試驗(口服本藥0.5g/天,療程5天)結果表明,35例患者(3.8%)因不良反應止用藥,其中15例(43%)是因噁心和腹痛終止用藥。與本藥治療有關的不良反應如下:頭痛(7.7%)、腹痛(7.1%)、腹瀉(6.7%)、噁心(5.9%)、消化不良(2.6%)、眩暈/頭昏(2.1%)、皮疹(1.4%)、嘔吐(1.1%)等。血小板計數增加(3.8%)、鉀離子升高(2.6%)、碳酸氫鹽減少(1.4%)、CPK增加(1.2%)、嗜酸性粒細胞增加(1.2%)、中性粒細胞增加(1.2%)、白細胞增加(0.8%)等。

【禁忌】禁用於對地紅黴素.紅黴素和其他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的患者。不應用於可疑或潛在菌血症患者(因其不能提供有效的藥物濃度達到治療部位)。

【注意事項】肝功能不全:輕度肝損傷患者,其平均Cmax.AUC和分佈體積隨服藥次數的增多而略有增加,但不必調整劑量。腎功能不全:其平均Cmax.AUC隨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而趨於升高,但腎臟損傷(包括透析)患者不必調整劑量。已有報道,實際上使用所有的廣譜抗生素藥(包括地紅黴素),都會產生偽膜性結腸炎。因此,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發生腹瀉,考慮到這種診斷是重要的。這種結腸炎的程度從輕度至危及生命,程度不同。對於輕度偽膜性結腸炎病例,通常僅僅是停藥就能奏效,對於中度至嚴重病例,就應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對大鼠進行生殖研究,劑量高達人用量的21倍(根據mg/m2計算),對家兔的研究劑量為人用量的4倍。結果表明本品對生育力和胎兒均無損害。對小鼠進行生殖研究,劑量高達人用量的8倍。結果表明本品可使胎兒體重顯著降低。然而,對孕婦尚無適當的、很好的對照臨床研究。因此,孕婦使用本品應權衡利弊。分娩:對分娩的影響尚不清楚。哺乳期:哺乳婦女母乳中是否含本品尚不清楚,但在母乳中發現了其他大環內酯抗生素,並且齧齒類動物母乳中也含本品。因此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兒童用藥】12歲以下兒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定。

【老年患者用藥】 Cmax.AUC隨年齡的增加而趨於升高,但在統計學或臨床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時不必調整劑量。

【藥物相互作用】 特非那定:本品不影響特非那定代謝,體外試驗證明兩藥物不發生相互作用,而與紅黴素存在相互作用。茶鹼:一般情況下,正服用茶鹼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療,不必調整茶鹼劑量或監測血藥濃度。需維持較高的茶鹼血藥濃度時,應檢測血藥濃度,並對劑量進行適應調整。抗酸藥或H2受體拮抗劑:服用抗酸藥或H2受體拮抗劑後,立即服用本品可增加地紅黴素的吸收。紅黴素與下列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已明確,但與地紅黴素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聯合用藥時應慎重。三唑侖:可降低三唑侖的清除率,增加其藥理作用。地高辛: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藥濃度。抗凝血藥:可增加抗凝血藥的作用,在老年人中更是如此。麥角胺:產生中毒症狀,如外周血管痙攣和感覺遲鈍。其它藥物:紅黴素與下列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已報道,如:環孢菌素、環己巴比妥、卡馬西平、阿芬太尼、丙比胺、苯妥英、溴隱停。丙戊酸鹽、阿司米唑、洛伐他丁。

【藥物過量】 症狀地紅黴素的過量使用的中毒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上部疼痛和痢疾。如果其他症狀出現,可能是過敏反應或中毒的繼發反應。治療保持病人的呼吸暢通.通風,小心監視病人的徵兆,維持血壓正常和血清電解等。活性碳在多數情況下比嘔吐或洗胃更能有效的降低藥物在胃腸道的吸收。考慮活性碳而不是胃排空,重複劑量的活性碳可以加強一些已經被吸收的藥物的消除,當採用胃排空和活性碳時保證病人的呼吸順暢。多尿、腹膜的透析和血液滲析被證明對地紅黴素的過量無益,對慢性腎衰的病人血液滲析也不會加快地紅黴素在血漿中的消除。

【規格】

【貯藏】密封,在陰涼乾燥處儲存。

【是否處方】{處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