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腫瘤的姑息治療?

手術後配合中醫治療

手術是根治腫瘤的首選方法。對於相當多的侷限性腫瘤,有時手術即可治癒。然而由於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即使是根治手術切除了原發病灶,也存在肉眼看不到,儀器檢測不到的亞臨床病灶,造成神射手後復發與遠處轉移;或者手術時認為地使瘤細胞進入血中,出現血行播散。同時,手術本身常常給集體造成創傷,現代醫學認為,術後免疫功能底下,促進細胞增殖分化的能力增加,這種手術後機體功能的變化,對殘存的癌細胞或手術中脫落、進入血液迴圈或淋巴系統的癌細胞起著促進生長的作用。中醫認為,術後常常耗上氣血。使臟腑、經絡、陰陽失調。因此單靠手術有時是不能達到根治的,還要進行術後綜合治療。中藥可補氣血,使免疫功能儘快恢復,預防和控制由於手術所致的對癌細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因此中醫藥在手術前後的綜合治療中,具有其他方法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手術前辨證論治的原則:為手術切除腫瘤做準備。此時應調理患者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儘量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復接近“陰平陽祕”狀態,使之能順利完成手術,較少地損耗人體正氣,防止癌細胞進一步擴散轉移。

2.手術後的辨證論治的原則

術後近期:主要是治療手術對病人的損傷及所造成的一些併發症。如術後常表現為氣血雙虧或氣陰兩傷,或營衛失和,或脾胃失調,或血虛生熱,中藥目的是恢復體質。改善或減輕術後的不良反應。

3.術後後期:此期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好壞,決定患者是否能長期生存,是否得到治癒。根治術後期的治療,主要是消除殘留的癌細胞,即亞臨床病灶。此時應該辨病與辯證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來調節患者的氣血陰陽、臟腑功能,在扶正的同時,最大限度消症瘕、散結腫、去痰核、治惡瘡等對治療腫瘤有用的藥物。這樣既能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又最大程度的控制、消除殘餘癌細胞,以防止復發和轉移。

總之術後後期應長期用中藥,除了改善體質外,還能避免或減少復發、轉移、提高遠期療效。

放療配合中藥治療

鼻咽癌、喉癌、舌癌、宮頸癌,早期根治放療長期生存可達90%左右。

放療缺點:只是對照射野內的腫瘤細胞區域性控制和殺滅,對於亞臨床病灶無法達到治療目的,治療中還會引起一系列區域性和全身的副作用,如放射性炎症,消化道反應,血象下降等。中藥治療的目的是區域性增敏及提高放射治療效果,預防和治療放射治療的副反應,更為重要的是放療後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和轉移,提高長期生存率。

化療配合中藥治療

多數抗腫瘤藥物缺乏理想的選擇性作用,在抑制腫瘤的同時,往往對機體組織細胞、中樞神經系統及重要臟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消化道胃腸反應,心臟,腎臟,肝臟及神經組織的損害,免疫功能低下等。中藥與化療配合的目的,主要是在化療的過程中配以中藥,以減輕化療藥物毒副作用,使化療順利完成,提高療效

免疫治療配合中藥

免疫治療近三十年發展起來的,仍處於開始階段。免疫治療的作用及特點在於能消滅人體內殘餘腫瘤,與其他三大手術綜合運用相輔相成,中藥與免疫結合可提高抗腫瘤能力。

很多癌症患者並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機體正常防禦功能的衰竭。中藥有免疫促進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通過運用扶正與祛邪。扶正可提高或調整人體的免疫功能,扶植和增強免疫防禦系統,抑制或殺滅癌細胞;祛邪則祛除致癌性抗原、抗原抗體複合物和消除異常的免疫反應,阻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從而調整機體陰陽平衡,調節腫瘤患者的免疫能力,達到抑制腫瘤的目的。

中藥增強免疫力,患者抵抗力增強,病情穩定,啟用免疫系統,可殺滅腫瘤細胞

中草藥對放化療的減毒增效作用

1、中藥對骨髓造血機能的恢復作用

放化療引起骨髓抑制的原因:放化療影響骨髓造血機能,使白細胞下降和粒細胞下降。破壞了骨髓內細胞和外周血液中粒細胞衰老死亡、破壞和排出相對恆定狀態。

臨床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四肢痠軟、納差、易感冒、心悸、失眠。屬中醫的“虛勞”“血虛”,中醫主要從健脾胃,補腎填精入手治療。

2、中藥對肝功能的保護作用

放化療導致放射性和藥物性肝損害。放射線導致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脫落、官腔內纖維素沉著,以致官腔逐漸狹窄最終血管閉塞,造成門脈高壓。由於肝內血迴圈紊亂、肝組織營養不良繼發肝細胞萎縮、壞死、肝小葉結構的破壞,出現功能異常。有些化療藥引起肝纖維化。

中醫通過柔肝養血,調整氣機配以清熱解讀

3、中藥對腎功能的保護

水腫—健脾益氣利水法、活血化瘀利水法、滲溼利水

血尿-滋陰涼血、清熱瀉火

中草藥對放化療的增效作用

主要方法有健脾益腎、扶正賠本、益氣活血、軟堅散結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