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名校要注意招生委員考核的並不只是分數,文書裡所體現的課外活動同樣是他們審查的專案。有沒有運動經歷或愛好,參加過何種志願活動,有沒有什麼特別經歷等等,都可能成為你被錄取的原因。所以,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是必要且重要的。活動在於精而不在多。與其參加很多專案,不如把一個專案做深做久。如果一個活動裡你從一個小兵逐漸成長為中堅力量,所展現給簽證官的就不僅僅是你興趣愛好廣泛,還有你的耐力、能力和潛力。這正是招生委員們最在意的地方。
一般來說,中國學生最常參加的是志願活動或者是公益活動。這些活動能夠體現申請人的愛心,社會責任感等等,雖然這樣的活動很好,但因為幾乎申請者都曾經參加過,因此該類活動的競爭力就變小了。大家千篇一律地支教、做義工等,任學生們在怎麼寫出花來,最終還是避免不了雷同和重樣。
課外活動基本上分為幾個大類包括體育活動、競賽、個人才藝及社群服務等。以我個人經驗,如按重要性質排序,體育活動應排第一。
體育:各大學都很注重招收運動員,這些學生入學後一般將加入大學的代表隊,許多運動員學生還可得到體育獎學金。比如說杜克大學就因籃球而聞名美國,而此次倫敦奧運會更是讓美國南加州大學由此揚名。所以各個大學對運動員格外青睞。即使不是專業運動員,作為一名體育積極分子或者是愛好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體育活動積極者也會被美國大學高度重視。
競賽(contest):譬如像西屋科學獎(Westinghouse),全美數學考試(American Math Test),這種全美國級的考試對申請專業還是有幫助的,至少證明了在正規的學習外,你還有時間參加課外的競賽。
社會的活動:很多同學都是用普通國內高中的什麼模擬聯合國或參觀孤兒院作為主要的活動,除非你能寫出一個饒有見地的內容,否則如果是由中介或其它人千篇一律的不疼不癢的描述,起的作用就大不一樣了。我認為如果同學能及早規劃留學,那麼在平時就應該計劃及積極的去參與活動,並詳細的把日期、內容及自己的心得記下來,小題大作,寫出一篇有“內容”的essay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而現在的普遍情況是大多是杜撰的,內容平淡無奇,這種得分肯定不高。
個人才藝:目前國內大多家庭是一個孩子,從小很多都學鋼琴、古箏、電子琴或其它樂器,也不少是拿了國際象棋獎項(相當國家幾級運動員),這些獎項不是不好,而是太多人有這種獎項,但屬於個人,所以突顯度並不高,美國人喜歡的是體育,最好能顯示你的領導才華及團隊精神,而非是個人一般的才藝。當然如果你能一個人游泳橫越什麼海峽,或徒步走過沙漠類似的活動又另當別論了。
工作經歷:學生利用節假日參加的各種兼職和全職工作。工作經歷是鍛鍊學生走入社會的最直接的方法,通過實踐工作學生會得到許多在家庭,在學校,甚至在社會公益活動中所得不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