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早疫病早防治?

症狀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可侵染塊莖。葉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同心輪紋,大小3一4毫米,溼度大時,病斑上生出黑色黴層,即病原菌分生飽子梗及分生飽子,發病嚴重的葉片乾枯脫落,致一片枯黃。塊莖染病,產生暗褐色稍凹陷圓形或近圓形斑,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棉狀幹腐。該病近年呈上升趨勢,其為害有的不亞於晚疫病。

工具/原料

.傳播途徑及發病規律 本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鏈格孢屬真菌侵染所致,病菌隨病殘組織在土中越冬,也可在薯塊的病斑上越冬。分生孢子可以長期存活,借風雨傳播,在寄主生長期間進行多次重複侵染

方法/步驟

(1)選用早熟耐病品種,適當提早收穫。

(2)增施有機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選地:選擇在土壤肥沃、地勢高的地方種植。

預防用藥:

在預期發病時,採用奧力克——霜貝爾500倍液噴施或採用霜貝爾30ml+金貝4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治療用藥: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嚴重病枝,然後根據作物該時期併發病害情況,採用霜貝爾50ml+金貝40ml或霜貝爾50ml+黴止30ml或霜貝爾50ml+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發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病葉等,及時採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