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對寶寶“賞識”?

Tags: 孩子, 寶寶, 學會,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這就是“賞識”——欣賞肯定。而賞識一旦被家長正確運用,它的魅力是無窮的,會成為孩子不斷追求成功的“金鑰匙”。

賞識教育的誤區

很多家長都明白賞識對孩子的重要性,也確實身體力行了,但是並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這都源於家長對“賞識”的認識偏差。

沒有耐心急於求成

案例:

小穎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打人,經常是一個不合心思,小手就伸出來了。媽媽開始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有耐心地給小穎講道理,在她伸出手的時候輕輕地握住她的手並衝著她搖頭,心想小穎應該很快就能改掉這個壞習慣。誰知一天家裡來個朋友,不知道怎麼讓小穎生氣了,小穎又習慣性地伸出了手,這下媽媽生氣了,大聲說:“說了多少次了不許打人,你沒長耳朵啊。”說完狠狠打了小穎的手心兩下,小穎看起來更生氣了。

有的家長一開始很有熱情,會鼓勵和讚揚孩子,但沒過多久,發現孩子並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樣得到了明顯的進步,或是並沒有對自己的熱情賞識給予回報,就開始產生失望的情緒,並對孩子的能力產生懷疑,不僅不能把賞識堅持下去,反而開始挖苦、嘲笑、批評孩子。不僅沒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反而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請父母對孩子多點耐心,對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都感到由衷的開心。

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案例:

團團很喜歡繪畫,於是暑期媽媽就給他報名參加了繪畫班,暑期結束了,老師邀請家長們去參觀孩子們的“畫展”。媽媽興致沖沖地去了,認為憑團團的天賦和努力,那還不是出類拔萃,誰知到了現場一看,團團畫得並不怎麼出色,而有幾個小朋友畫得很不錯的,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讚揚。這時,團團媽有點不開心了,原來準備的一大堆讚揚團團的話都嚥了回去。

莊子曾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博弈者用瓦盆作賭注,他的技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拿黃金作賭注時,則大失水準,莊子對此的定義是“外重而內拙”。很多家長正是這樣,由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標準太嚴、期望值太高,讓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帶著包袱上路,反而更加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上海一項調查顯示,九成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聽話”、“考試成績不好”,這是父母常在孩子耳邊嘮叨的語言,成了孩子甩不掉的標籤。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父母一定要記住,“嚴師”未必出高徒,輕鬆愉快的環境反而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比較中心理 失去平衡

案例:

一個孩子在提到爸爸的時候這樣說:“每次我爸說我的時候,都要說:你瞧人家孩子怎麼怎麼好,瞧你怎麼怎麼差;瞧人家孩子多聰明,瞧你多笨;瞧人家孩子多懂事,你多調皮……我心裡很不服氣,我老想,你要覺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給人家孩子當爸爸算了,幹嗎給我當爸爸!”

孩子在剛學會說話、走路時,家長由於驚喜,總是毫不吝嗇地給於孩子鼓勵、讚揚,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家長的心態也慢慢地變了,和別的孩子比學習、位元長,一比較就會有差距,更可怕的是在比較的時候,家長總是看到別的孩子長處、自己孩子的短處,於是比著比著,家長的心理就不平衡了,於是這一腔怨氣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不僅不能賞識孩子,反而總是貶低和責怪孩子,在這種比較中,孩子勢必會陷於自卑之中,從而開始自我否定。孩子還會錯誤地認為,他的“災難”是他的夥伴帶來的,他不但不會產生向夥伴學習的願望,反而結下冤仇,在他今後的生活中,將拒絕向別人學習。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因此家長不能用同一標準要求所有的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並告訴孩子,讓他充滿自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