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教育學家伯頓·克拉克教授在其主編的《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基礎》一後,續篇《探究的場所》這本書。克拉克教授在對德、美、英、法、日五國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對以德國建立的科研、教學和學習的統一理念,在20世紀末知識經濟來臨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以新的視角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並論證在大學建立科研—教學—學習連結體的主張。
工具/原料
《探究的場所》
世界各國的研究生教育
方法/步驟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德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主要是一種“研究所型大學”,這種研究所型大學是基於德國柏林大學強調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理念,體現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作用
美國
美國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是“研究生院型大學”,研究生院這個詞的創立是基於美國開始的,儘管我國國內很多大學研究生教育的培養也設立了專門的研究生院來集中管理研究生
英國
英國的研究生培養是基於“學院型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等世界知名大學,特別強調古典知識的學習,強調教學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學院中的教師與學生聯絡較為密切
法國
法國是“研究院型大學”,跟美國的“研究生院型大學”的培養模式不同,實驗室在大學場地運作但不受大學控制。國家科研中心和其它外部機構控制科研,導致法國大學具有“研究院型大學”的特徵
日本
日本是“應用型大學”。學校與工業緊密聯絡,私立大學承擔了較大部分的高等教育使命,科學研究比較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