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想而不行動的後悔與自責?

Tags: 計劃, 學生, 高一,

楊老師:

您好!每當有煩惱時,我想到的就是您。說真的我是無處傾吐煩惱,唯有向您說了,畢竟你是楊老師。學校有心理處所,可我卻沒有勇氣去。

曾經的自己是一個很積極向上的學生,例如:老師說要寫一篇競賽的文章,我會爭著寫,可如今上了高中我卻什麼也不在乎了。一開學的時候,我自信滿滿的,說實在,別人在我眼中沒什麼,可如今我卻不如別人。一開學,我和我同桌競爭班長的職位,可老師卻沒選我,或許是自己之前沒表現好,可我不明白我同桌好在哪?我知道自己一開學便有點分心,可是我也明白自己在努力,但所有的東西都落空了。

我現在很迷茫。一個學期完了,我知道我做錯了許多,但是我卻依舊很納悶。我希望自己能夠學有所成,在校自己一個人,卻也很少與別人嬉戲了,活動也懶得參加了。

每次說了要在空閒時間安排好學習,卻由於電視的誘惑,連作業都沒寫了,每次都等到要上學的時候才後悔與自責。——一個高一的女學生

這位同學:

您好!在解答你的問題之前,我想給你講一個故事:一條獵狗在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只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裡鑽出了一隻白色的兔子,兔子飛快的向前奔跑,獵狗迅速的追趕了過去,緊緊追著不放,兔子被追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倉惶中沒有站穩,一下子掉了下來,砸暈了正仰頭看的獵狗,兔子乘機逃跑了。

這個故事講完了,我要向你提問的是: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麼?你肯定會回答說“獵狗什麼也沒有得到”。那我再問你:獵狗為什麼什麼也沒有得到呢?這就值得你思考了。一開始獵狗追逐的目標是土撥鼠,可是由於兔子的出現,獵狗改變了目標,最初追逐的目標——土撥鼠竟然在獵狗的頭腦中消失了。

看看現在的你是不是和這條獵狗的情況相似呢?你上高中的目標是搞好文化課程的學習,將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進入高中之後你把眼光放在了班長的競爭之上,你的思維也在不知不覺中打了差,搞好文化課程學習的目標竟在你的頭腦中消失了,你也被選班長(兔子)砸暈了——“在校自己一個人,卻也很少與別人嬉戲了,活動也懶得參加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中,我們有時會被風光迷住,有時會被細枝末節打斷,有時會被一些瑣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頓下來,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從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標。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正是處於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很顯然就需要明確上高中的目標——搞好文化課程的學習!什麼時候這個目標都是第一位的。

關於“每次說了要在空閒時間安排好學習,卻由於電視的誘惑,連作業都沒寫了,每次都等到要上學的時候才後悔與自責”的問題,首先針對自己所學的課程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這個計劃最好能充滿你上課以外的時間,然後就按部就班地去執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檢查一下自己當天的計劃完成情況,如果完成了當天的計劃,就給自己一個獎勵——或精神上的(如自我誇獎)或物質上的;如果沒有完成當天的計劃,首先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是計劃不切實際還是沒有按計劃去做,屬於不切實際就要進行修正,屬於沒有按計劃行事就要對自己進行檢討或懲罰。這種做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那麼你也就達到了目的。

其次,前面我所說的是你自己在理性的時候控制自己的行為方式,如果在感性上不想控制自己的時候,我們用理性的目標就好像不能解決感性這個問題了,那麼我們就不妨請一個學習與生活認真踏實、按部就班的朋友來幫忙,這樣既可以讓他來監督你的計劃落實情況,又可以跟著他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次,如果前兩項都無法做到,那麼我們就試著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來感覺舒服的事,比如進行體育運動、找朋友聊聊天等,然後再為自己制訂一些難度不大、要求不高小計劃,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爭取把它完成,如果完成不了,要從自己身上找出原因。同時,用筆記本把這段心理歷程記錄下來(困惑和感受),以促進自己思考,幫助自己從非理性思維走向理性思維,久而久之他就會成為你的精神財富,當你在迷茫或難以控制自己的時候把它翻出來看看,它會幫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最後,當自己情緒不好,對自己在理性的情況之下做出的“改過自新”,感覺不爽或故態復萌的時候,首先讓自己意識到後果,比如,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毀了我這輩子的前程”,並引導自己去理性地思考,這樣也可以達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你的朋友楊永龍請你批評參考。

計劃, 學生, 高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