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少給孩子製造問題?

如果把孩子比作花朵,家長就做園丁,只給適當的澆水施肥,讓花按照它的規律發芽、長大、開花;如果把孩子比作天使,家長就做天使的守護人,而不做上帝,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地幫助,而不干涉,不控制。請閉上您製造問題的嘴,收起捆綁孩子的手,把成長的自由真正還給孩子!

工具/原料

孩子

教育

方法/步驟

如果把孩子比作花朵,家長就做園丁,只給適當的澆水施肥,讓花按照它的規律發芽、長大、開花;如果把孩子比作天使,家長就做天使的守護人,而不做上帝,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地幫助,而不干涉,不控制。請閉上您製造問題的嘴,收起捆綁孩子的手,把成長的自由真正還給孩子!

請少給孩子製造問題

在家長課堂上,家長提出的孩子問題各種各樣,在我看來家長說的問題,很多都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而是家長制造出來的。我們樂園有個叫元元的五歲小男孩,剛來樂園時,爸爸媽媽反應說,孩子的情緒經常失控,好不好就大發脾氣。比如,吃飯的時候,飯菜稍微熱一點,他就會把飯碗或菜盤連同飯菜一起扔出去。再一個,父母認為嚴重的問題是打人,只打自己家裡的人,尤其是愛打爺爺和媽媽;打的時候,還一定要打臉,有時還用手使勁掐媽媽;媽媽當時給我看,她胳膊上被兒子掐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請少給孩子製造問題

通過與爸爸媽媽溝通,瞭解到孩子的問題是家長在養育過程中製造的,是家庭的養育方式導致了孩子的情緒積壓,不良行為是一種情緒發洩方式。元元是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元元的爸爸媽媽都是獨生子女,元元是三個家庭唯一的寶貝疙瘩。所以他們對孩子百般的嬌寵,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幾乎全被包辦代替,很多時候甚至在逼迫下進行。比如:孩子每天去幼兒園,離家之前,奶奶一定要讓孩子小便一次,理由是怕孩子不知道尿尿,憋壞了。孩子如果不尿,奶奶會一直拿著便盆跟著,直到尿了為止,當然滴一滴也算。就為這事,孩子哭鬧過不知多少次,可奶奶還是一直堅持。大便更甚,他們讓孩子必須每天大便,不管孩子有沒有感覺,想不想拉,在固定的時間一定要去拉。孩子拉不下來,家人就用開塞露。每次大便就像打仗一樣,幾乎是全家總動員,搞得孩子非常痛苦。從刷牙、洗臉、吃飯、穿衣到大小便,這些非常自然的生活常事,基本都是在家長強制下完成。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內心對自由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可無論他怎麼努力爭取,都擺脫不了被大人的控制,於是心中產生了很多負面情緒,既無處發洩也不知道以什麼樣的方式發洩。所以,打人、暴躁、發脾氣成了發洩憤怒的常態方式。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家長造成的,可家長卻滿腹怨言。這種製造問題的養育方式,看似是對孩子的愛,實際上導致了孩子的成長權利被剝奪,對孩子造成了很深的精神傷害。在我的建議下,家長逐步地改變了養育方式,把更多的成長空間還給了孩子,又通過自由繪畫的發散,元元的情緒慢慢趨於穩定,以前的不良行為越來越少。

請少給孩子製造問題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但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給孩子製造了多少問題?孩子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世界,我們怕孩子發生危險,制止了孩子的探索行為,甚至連摔一跤的機會也不給提供。等孩子慢慢長大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時候,你會說這個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當孩子吃飽了不想再吃了,媽媽說“你沒吃飽, 必須再吃點!”長此以往,導致孩子積食、厭食,家長反過來會問,孩子不好吃飯怎麼辦?天冷了,孩子需要穿衣服,但穿多少合適,孩子說了不算,家長要根據自己的體會去給孩子穿衣,如果家長是個陽虛怕冷的人,這個孩子就得也要陽虛怕冷多穿衣服。結果這個孩子是火旺的體質,衣服穿得多,一動就熱,孩子就待著不動,時間長了變得不愛動了,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家長又著急了,說這個孩子不愛運動怎麼辦?類似的問題等等。有多少家長真正反思過孩子的問題,是自己在養育過程中導致的,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的?是你迷上了孩子好奇的雙眼,捆綁了孩子探索的雙手。學習和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的孩子厭學,一定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就壓制了孩子求知和探索的天性。

請少給孩子製造問題

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提個建議:請尊重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基因圖譜成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