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途中跑之後蹬?

短跑途中後蹬很重要,如何後蹬能有效省力,更能體現一個運動員的素質,一起來練吧

步驟/方法

在身體總重心移過支點垂直面後,進入了後蹬階段。這時,擺動腿屈膝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擺出,並且帶動同側骨盆前送,大腿與水平面約成15-20度角。劉易斯的大腿前擺高度幾乎與水平面平行(圖)。
支撐腿在擺動腿積極前擺的配合下,快速度有力地伸展髖、膝、踝關節。後蹬結束時,支撐腿與擺動腿間的夾角成100-110度,後蹬角為56-60度(支點至髖關節連線一地面的夾角),支撐腿蹬離地面時的膝關節角為150-156度。由於塑膠跑道富有彈性,後蹬時膝角均採用“屈蹬”技術,縮短了支撐時無效的蹬伸階段的階段的時間,有利於支撐腿快速蹬離地面,同時有利於擺動腿快速前擺

短跑途中跑之後蹬

途中跑的騰空期,是支撐腿離地結束後蹬,即進入無支撐階段的騰空期。騰空期的腿部動作分為隨勢動作、向前上擺動動作和下放擺動腿快速前擺。
隨勢動作(慣性動作):是從足尖離地後開始,支撐腿的大腿隨著蹬地後的慣性,使膝關節摺疊敢曲,膝關節的屈是被動動作,是與大腿的二頭肌和腓腸肌的積極收縮相關連。同時,還伴隨著擡大腿的屈髖關節的動作,形成邊摺疊邊前擺姿態。(圖)
向前上方擺動動作:是從髖關節的屈曲到大腿向前上方擺動(進入另一腿支撐後的大腿前擺動作),足在人體後方處較高位置,膝關節的屈角最小,此時大腿向前上方擺動至最高位置與水平線成15-20度角。兩腿之間的分角約為100-110度(圖)。跑速越快,膝關節向前上方擺動動作幅度越大,腿上擡越高。研究認為,膝關節擺動的高度與步幅的大小有明顯的相關關係
下放落動作:是足向地面下壓至著地。擺動腿擺至最高點後,大腿積極下壓,小腿隨大腿快速擺落,積極“鞭打式”著地。著地前踝關節應背屈約成100度角。這樣有利於著地時的腳掌加速。在大腿擺落過程中,應強調前、後兩大腿做快速“剪絞”動作,以便保持騰空期的平衡。

短跑途中跑之後蹬

途中跑時,頭部位置正直,上體稍有前傾,前傾角為8-12度。在後蹬時,上體前傾角減小,在前著地時,上體前估角稍增大。途中跑時兩臂前後擺動。臂的擺動一般具有兩個作用。一是臂的擺動可以增加腿部的動作速度,二是可以維持身體在運動時的平衡。擺臂技術要求是,兩臂屈肘成90度角,手指自然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屈肘擺動的角度在跑動中並不是始終如一的。當向前擺臂時屈肘角減小,往後擺臂時屈肘角增大。擺臂動作應自然,有力,前擺稍超過下頦,後襬稍朝外,不要聳肩,貫通肩關節的肩橫軸應與兩臂同時繞脊柱運動,就是當臂前擺時同側肩亦前移,而另一側肩即向後運動

短跑途中跑之後蹬

注意事項

短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跑的動作自然放鬆能力。必須放鬆那些不參與工作的肌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