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穴搭配,功效增倍
每個穴位都有自己的主要功效,有時候僅僅刺激一個穴位,就能消病解痛,給身體帶來福音。如果根據穴位固有的特性以及所屬經脈的陰陽屬性,將兩個穴位搭配使用,則可以達到“1+1>2"的效果,讓功效倍增。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的選取的搭配並不是隨意的,無章法的,它在歷史的流變和經驗的積累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嚴格的“方法論”,幾千年來行使著治病求人,養生保健的作用。
中醫方劑在進行藥材配伍時,往往會根據各種藥材在方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臣、佐、使四部分。穴位與此相對應,也有補、瀉之分,其搭配也有主、輔之說,主穴針對主證起主治作用,輔穴則能輔助主穴加強療效。如果掌握了正確的穴位搭配方法,配穴恰當,再加上準確的取穴方法,兩穴並用的功效會大大提高。但如果配穴不當,很容易對人體產生副作用並貽誤病機,或達不到養生保健的功效,正如醫學著作《針炙精義》中說的那樣:“不知穴之配合,猶如巔馬亂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機變生他種危險之狀態”。
比如古人常將百會穴和長強穴搭配使用來改善脫肛之氣,其原理在於百會穴為督脈首穴,而且是督脈的最低點,是陽氣向上長髮的根基,一上一下,有升提下陷的功效,對直腸鬆弛無力導致的脫肛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所以,在利用穴位時,可根據空位的特性及功效進行合理配穴。兩個穴位雖少,但若能陰陽調和、補瀉適當、主輔分明,則可恰中病機、祛病療疾。
方法/步驟
選穴原則
近部取穴法
在病變區域性或者鄰近部位所選取的穴位,對其區域性的病症有驅除邪氣、疏通氣血、散瘀止痛等作用。所以近鄰取穴是一種重要的取穴方法。區域性疼痛、滿悶、麻木或者其他不適症狀均可選用區域性經穴治療。
遠部取穴法
遠部取消穴即選取遠離病變部位的穴位進行配伍,如咽喉腫痛娶魚際穴、合谷穴,胃痛取足三裡穴、內關穴。
隨證取穴法
隨證取穴是利用腧空的特殊的性質,針對一些病變部位不明確或全身性的疾病採用的一種取穴原則,如外感發熱選大椎、曲池等穴,昏迷取人中,內關等穴位。
背部取穴法
即取脊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的腧穴。督脈為陽脈之海,而足太陽膀胱經在背上分佈有五臟六腑的腧穴。這些腧穴可以反映臟腑、經絡的相應病變,因此對其施以適當的刺激,則有調理相關臟腑的作用。
配穴原則
本經配穴法
本經配穴法指選取發生病變的臟腑經脈的腧穴進行配伍。如咳嗽時可取肺腑經脈的腧穴進行配伍。如咳嗽時可取肺經中的中府等。
表裡經配穴法
表裡經配穴法即指取表裡兩經的穴位進行配伍。如胃痛可以取胃經的中脘、足三裡等穴,也可以結合脾經的地機,陰陵泉等穴。
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即選取人體上部和下部穴位相結合治療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壓既可取用上部的腎俞穴,又可取用下部的太溪、湧泉等穴。
前後配穴法
前後配穴法即選取腹部的穴位和腰部的穴位配合應用。如哮喘,前取中府,膻中等穴,後取肺俞、膏肓等穴。
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指根據經脈循行左右交叉的原理,在配穴時實施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如一側的腰痛,可以取對側的腰眼、腎俞、膈俞等穴。
遠近配穴法
遠近配穴法即選取病變的區域性或者鄰近部位和遠處穴位配伍應用。如牙痛近取頰車、大迎等穴,遠取合谷,太溪等穴。
注意事項
施術者在按摩前取下戒指和手鍊,以免損傷被施術者面板。
被施術者只需露出要按摩的部位,其餘部分應遮蓋保暖,以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