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酒店標準設計要點客房運行成本低,收益回報豐厚,是酒店利潤的重要“產地”。相應地,它也應成為酒店設計中的最具有挑戰的環節之一。
公共走廊及客房門
客人使用客房是從客房大門處開始的,一定要牢記這一點,公共走廊宜在照明上重點關照客房門(目的性照明)。門框及門邊牆的陽角是容易損壞的部位,設計上需考慮保護,鋼製門框應該是個好辦法,不變形,耐撞擊,另外,房門的設計應著重表現,與房內的木製傢俱或色彩等設計語言互通有關,門扇的寬度以880-900mm為宜,如果無法達到,那麼在設計傢俱時一定要掌握尺度。
戶內門廊區
常規的客房建築設計會形成入口處的一個1.0—1.2米寬的小走廊,房門後一側是入牆式衣櫃。我們建議:如果有條件,儘可能將衣櫃安排在就寢區的一側,客人會感到極方便,也解決了門內狹長的空間容納過多的功能,造成使用不便。當然,入口處衣櫃也可以做,特殊是在空間小的客房。一些投資小的經濟型客房甚至可以連衣櫃門都省去不裝。只留出一個使用“空腔”即可,行李可直接放入,方便、經濟。高檔的商務型客房,還可以在此區域增加理容、整裝臺。檯面進深30cm即可。客人還可以放置一些零碎用品,是個很周到、體貼的功能設計。
工作區
以書寫臺為中央。傢俱設計成為這個區域的靈魂。強盛而完善的商務功能於此處體現出來。寬帶、傳真、電話以及各種插口要一一安排整潔,雜亂的電線也要收納乾淨。書寫臺位置的安排也應依空間仔細考慮,良好的採光與事線是很重要的。不一定要象過去的客房那樣面壁而坐了。香港君悅飯店客房中書寫臺可算新設計中的一個典範。
娛樂休閒、會客區
以往商務標準客房設計中會客功能正在徐徐的弱化。從住房客人角度講,他希望客房是私人的,完全隨意的空間。將來訪客人帶進房間存在種種不便。從酒店經營者角度考慮,在客房中會客當然不如到酒店裡的經營場所會客。後者產生效率,何樂不為?這一轉變為客房向著更舒服、舒暢的功能完善和前進創造了空間條件。設計中可將諸如閱讀、欣賞音樂等很多功能增加進去,改變了人在房間就只能躺在床上看電事的單一局面。
就寢區
這是整個客房中面積最大的功能區域。床頭屏板與床頭櫃成為設計的核心問題。為了適應不同客人的使用需要,也方便酒店銷售,建議兩床之間不設床頭櫃或設簡易的檯面裝置,需要時可摺疊收起。至於集中控制面板就不要再提了,這是客房中最該淘汰的設備。床頭櫃可設立在床兩側,因為它功能很單純,方便使用最重要,一定不要太複雜。床頭背屏與牆是房間中相對完整的面積,可以著重刻畫。但要注重床水平面以上70cm左右的區域,(客人的頭部位置)易髒,需考慮防汙性的材料,可調光的座燈或檯燈(壁燈為好),對就寢區的光環境塑造至關重要,使用頻率及損壞率高,不容忽事。
衛生間
衛生間空間獨立,風、水、電系統交錯複雜。設備多,面積小,處處應遵循人體工學原理,做人性化設計。在這方面,乾溼區分離,座廁區分離是國際趨勢,避免了功能交叉,互擾。
1.面盆區:檯面與妝鏡是衛生間造型設計的重點,要留意麵盆上方配的石英燈照明和鏡面兩側或單側的壁燈照明,二者最好都不缺。
2.座便區:首先要求通風,照明良好,一個常忽略的問題是電話和廁紙架的位置,經常被安裝在座便器背牆上,使用不便。另外,菸灰缸與小書架的設計也會顯示出酒店的細心周到。
3.洗浴區:浴缸是否保留常常成為“雞肋”問題,大多數客人不願意使用浴缸,浴缸本身也帶來荷載增大,投入增大,做房時間延長等諸多不利因素,除非是酒店的級別與客房的檔次要求配備浴缸,否則完全可以用精緻的淋浴間代替之,節省空間,減少投入。另外,無論是否使用浴缸,帶花灑的淋浴區的牆面材料選擇時,要避免不易清潔的材料,象磨砂或亞光質地都要慎用。
4.其他設備:衛生間高溼高溫,良好的排風設備是很重要的。可選用排風面罩與機身分離安裝的方式(面板在吊頂上,機身在牆體上),可大大減少運行噪音,也延長了使用壽命,安裝幹發器的牆面易在使用時發生共振,也需注意。關於控制客房裡的電路控制,一般就是指燈光的迴路與開關的控制。很顯然,老式的集中控制面板使用很不方便,不宜再繼承使用。“家庭化”的要求將客房的控制方式。又回到了家居模式—在相應的照明燈具附近有相應的開關面板控制,簡明清晰,符合客人的使用習慣。
一些新技術的出現也為客房燈光控制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全遙控式的客房燈光控制系統,用電時遙控器大小的一個紅外遙控器就可以隨意開關燈光,連開關面板都省了,當然也省去了牆內的一些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