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繪本教而不是教繪本?

關於現在流行的繪本一詞,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認識吧?繪本就是: 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對大字不識的孩子們來說,影象是他們重要的閱讀 工具,也是繪本最重要的組成部份。書中影象要貼近兒童的世界,也要力求美感。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套《手腦互動雙語翻翻書》,全套共6冊,分別是《數字》、《字母》、《色彩和形狀》、《反義詞》、《認識動物幼崽》和《認識小蟲》。現在,我們以《色彩和形狀》這本來舉例。為什麼要提出這一本,因為我們羊羊正處在認識色彩和形狀階段。

說來也怪,那多種多樣的小動物,羊羊早就記得滾瓜爛熟。那大小多少的對比詞,羊羊也運用的嫻熟自如。連那枯燥的數字,羊羊也能一一數到20了。可這色彩和形狀,對羊羊來說就那麼難嗎?“黃色、紅色、黑色、白色、綠色”這幾種顏色,羊羊還能分清,其餘的就不行了。有時候,明明是他知道的顏色,也會不經大腦的信口胡說。真搞不懂這是為什麼?至於形狀,“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這幾個圖形是羊羊在玩積木的時候就學會了的,像“月牙形、圓形、五角形”則是後來慢慢從書中圖片和故事裡認識的。據我瞭解,到現在為止也就認識這幾種。

在我們看來,這本書多麼簡單,每一頁就那麼幾個字,就那麼兩幅圖。以我之見,完全不用陪讀,羊羊自己就能看了——除了英語單詞。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還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羊羊對形狀認識還很模糊,只會把摺好的部分開啟看熱鬧。現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再翻看的時候,感覺好多了呢!每翻開一頁,羊羊都會一邊說著形狀一邊把隱藏的部分展開,指著完整的圖案說出名稱。讓我不解的是,對他來說辨認整個物體比形狀似乎更簡單。

比起一般的故事繪本,這本書似乎說教性更強些。圖與圖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完全是獨立呈現,有點像識字卡片的感覺。也許正因為如此,善於從整體掌握感覺的羊羊才不會細細分析每個形狀的不同。下次閱讀時,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改變一下方式,變圖片為故事。我和羊羊一起來用形狀寶寶改編故事,或許效果會更好些。畢竟,冷眼旁觀,不如全情投入來的愉快!

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什麼樣的家庭更適合孩子的發展呢?最理想狀態就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家庭內部就有支援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如果家長本身沒有創新精神,也應該凡事想的開,心胸寬廣,不過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從客觀上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未來真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很可能就出自這樣的家庭。”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