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小兒溼疹?小兒溼疹怎樣治療?

小兒溼疹是一種變態反應皮膚症狀,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症狀。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溼疹的孩子起初皮膚髮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引起溼疹的病因是複雜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過敏因素是,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小兒更容易發生溼疹。主要原因為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

溼疹按其發病過程中皮疹的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初發損害為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水皰破後形成糜爛面,有漿液性滲出,結痂。急性溼疹處理不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溼疹,如及時適當治療可逐漸好轉,但易復發。重者可發生大片紅斑,其上為成群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液,表面有厚痂,也可延及整個頭面部或頭頸部。病灶周圍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自覺瘙癢。擦破可發生糜爛、結痂,痂下有膿液滲出,邊緣有小膿皰,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附近或遠隔部位也可有搔抓所致的平行線狀紅斑、丘疹和水皰。

有外感或飲食不潔病史。皮損呈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等混雜出現。多因食用魚、蝦、螃蟹、羊肉、咖啡、酒、辛辣食物等發作或加重。皮損多為侷限性,境界清楚,呈暗紅色或灰褐色,上覆鱗屑,表面皮膚粗糙、肥厚,皮溝明顯,呈苔蘚樣變,或呈過度角化性皸裂炎症片塊。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改變,血嗜酸性粒細胞可能增加。皮膚斑貼試驗有一定侷限性。

清除創面分泌物,排除化學刺激,控制感染,通過非藥物補充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幫助糾正過敏病因,從根本上調整過敏體質,病情可迅速好轉。

1、去除病因

家長應密切注意容易誘發的內、外因素,並儘量尋找可能的致病因素加以去除,積極配合治療,保持皮膚清潔。

2、外治

對抗乾燥恢復皮膚的屏障功能,含尿素的潤膚劑較好,10%的尿素乳膏對增強患者的皮膚屏障作用有益。保溼潤膚劑在治療溼疹時可節省50%左右皮膚激素的用量。應該每日至少兩次潤膚劑護膚。

3、激素治療

積極治療全身疾病,清除病灶。對急性泛發以及對多種治療方法效果不佳者,可考慮短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外用激素很快地控制溼疹症狀,並且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負面作用,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外用激素,特別是強效激素的話,那麼久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容易引發激素依賴性皮炎,反反覆覆發生。對於嬰兒溼疹的體內調節我們換需更多依賴於抗過敏益生菌對免疫功能的調整。

4、抗過敏免疫治療

溼疹主要是過敏引起的,人體內的免疫反應會使TH1細胞數量下降,在過敏原的刺激下連續產生多種細胞激素如IgE的產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應朝向TH2途徑形成體液免疫反應,小兒溼疹多補充可參與免疫細胞因子調節活性抗過敏益生菌組合物-康敏元益生菌,這種極少數的抗過敏活性益生菌能夠促進體內干擾素的分泌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過增進免疫細胞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可增進兒童抗過敏的能力。這種安全的康敏元益生菌抗過敏免疫參與調節療法的介入可大大減少或縮短抗過敏西藥的療程,調節免疫減少過敏發生。

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母傳抗體在出生後逐漸消失,在出生後的最初六年都處於易感期,極容易造成寶寶對塵蟎、花粉、牛奶等高蛋白質過敏,這段時間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胃腸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容易出現皮膚溼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哮喘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支氣管炎肺炎)等,這些小狀態不但阻礙了寶寶體格的生長和發育,對寶寶智力認知的發育、情感社交能力的發育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於治療性的化學藥物,媽媽們勢必會擔心對寶寶帶來的傷害,給寶寶補充三個月的抗過敏益生菌康敏元加強型,糾正因過敏原刺激導致的免疫失衡,恢復正確的免疫應答。採用這種以菌制菌的獨特天然生態療法,通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優勢地位,改善寶寶免疫功能、促進腸胃消化吸收,可有效預防各種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守護著每個寶寶的健康均衡成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