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的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有些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方法/步驟
第一件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關鍵在於“定位”。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們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進而和父母溝通。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勤矯正。習慣的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人的品質,決定人的發展方向,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有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有責任心、有愛心、合作精神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指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興趣、夢想、成就感、感恩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計劃等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五大原則。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是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盲從一些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象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