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越來越喜歡出去旅遊,而且更喜歡自拍了,都想把自己拍的美美的,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如何才能顯得不那麼像遊客呢?
方法/步驟
看鏡頭。 神態及儀表非常重要。笑就放鬆,不要刻意擠。不笑就帶微表情。 據說不笑時,嘴脣稍微往裡吸氣會更上相,不妨一試。 眼神:需要流露情緒,很多姑娘為了顯眼睛大特意瞪大眼睛,反而做作。 臉頰:注意角度,大正面一般都很遊客,注意稍微傾斜。
不看鏡頭。 這是門學問,不看鏡頭重在營造一種情境,傳達精神面貌:或懷揣心事,或一無所知,目的是讓照片的故事性特別強。 如果側臉特別好看,多轉頭,擡頭低頭均可。 不看鏡頭,可以營造一種抓拍的效果。但注意眼球,眼睛太斜會露出眼白,減分。
捨得做。 遇到當地的節日,一定要奮不顧身的參與,放下身段去享受異國異域風情。 捨得做,才會讓照片更親近,也會有更意向不到的效果。
參照物:當地人。 參照物分當地人和身邊物,人單獨拎出來是因為這一塊非常有創造力。 切忌呆板,隨身邊人物靈活機動,彰顯個性。 與小孩就突出親和力,與藝術家就突出調皮,與嚴肅的老人突出喜感...... 總之,要麼融合地徹徹底底,要麼大刀闊斧地實現反差。
參照物:身邊物,結合創新姿勢。 正面,側身,背影,已淪為普通。剪刀手,已淪為惡俗。 但打破陳規地組合,往往別開生面,氣質躍然片上。 學會利用參照物,你的騎行工具,你手裡的小物件,你周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
情緒化。 瘋、鬧、大笑、大跳、大叫,將波瀾壯闊的情緒注入身邊的美景。 遊客的標準是,非常平易近人地表達:嗯,我來過了。這樣不對! 應該是,哈哈哈哈哈哈我他媽來過了啊。
利用光源。 光是一切美的來源。 這裡的光不僅僅指的是日光,路燈光、霓虹燈光、甚至對面疾行而來打的遠燈光。 有光的照片,會靈動,會生活。 注意光和陰影的比重,用陰影割裂會更具線條感以及敘述感,氛圍更為傳神。
生活化。 旅行就是要分享開心,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誤區。 仔細想想,標準遊客照是不是都是咧著嘴傻笑? 其實分享負面情緒是去遊客照化的反向思維。 旅行中有的旅行中難免有許多突發事件,在面對這些的時候,人的感受一定是複雜的,多半是痛苦。記錄並享受,這真的也算難得的人生體驗。
視角特殊化。
用另一種眼光發現自己。落地玻璃、水中倒影、鏡子、摩托車汽車觀後鏡等等。這是鏡像參照。 運用非常規拍攝手法,不走尋常路,能使照片生動和趣味。
這一條需要攝影師極高的觀察力、領悟力、創意力。
小貼士:頭髮是很重要的工具,盡情玩弄它。 撫弄,撥動,甩動,撩到耳後,這麼做會賦予照片動感。 如果你實在學不來,不妨從頭髮做起。
注意事項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