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大部分情況下都會被認為在討論身體上的健康問題,而心理健康是個常常被忽視的問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的過程是自我認識、自我理解的過程,要提升自我修養和素質,需要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者結合起來,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隨著人們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心理健康課程在各級學校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如何把心理健康課上好,如何將心理健康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是每位在心理教育事業第一線奮鬥的工作者們所關注的。
工具/原料
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心理諮詢室
方法/步驟
理念:
產生能量的情緒是兒童喜悅和快樂的來源:兒童可能因為體驗到較愉快或歡欣的情緒而覺得人生充滿希望,所以情緒經驗是推動兒童學習的動力之一。它如一部發電機,可產生動力的情緒便是當中源源不絕的能源,用以推動各種活動,使我們擁有一個積極、進取和有貢獻的生活。本節課讓學生認識產生能量的情緒,引導他們選擇積極的生活。
物件:小學四年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產生能量的情緒及相關情緒詞彙
(2)讓學生用適當的情緒詞彙表達因何事而引起該種情緒
準備活動:情緒正能量相片(4張)/成長拼圖
活動時間:45分鐘
活動場地:室內
教學方法:團體活動/教師講解/全班討論
活動流程
全班分享(情誼網際網路)
目的:分享活動過程中的愉快經驗,提升教師與學生的聯絡感
1、教師與學生各自分享活動中的感受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反應。
2、教師須留意學生使用的情緒字眼及怎樣用身體語言(表情、動作)來表達。
3、教師也要主動帶領學生分享以往曾經有過的愉快經驗。
4、教師總結:人人都希望擁有喜悅的情緒,只要盡情享受每一個活動,不做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就可以了。可參考“快樂基本法”。
團體活動(開心就“動手”)
目的:讓學生認識產生能量的情緒詞彙
1、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4~6人。
2、每個學生的右手拇指及食指形成圓形(稱為“捕蟲器”),左手的食指指向地下(稱為“蟲蟲”)。
3、接著每個人將左手食指(蟲蟲)套入左邊學生的右手(捕蟲器)內。
4、老師誦讀故事,當故事中出現“開心”兩個字時,學生立即用右手(捕蟲器)捉著右邊學生的食指(蟲蟲),但他自己的食指(蟲蟲)要儘快離開,不要被他人捉著(簡單原則:右手捉、左手縮)。
5、如此類推,老師繼續誦讀故事,看誰被捉得最多或最少。
注意事項:
教師誦讀故事時須留意學生的面部表情及反應,以便於活動後討論及分享。
活動建議:
(1) 分組人數可彈性處理,但最少也要兩人一組。
(2) 因時間有限,教師無須將故事全部讀完,學生能有幾次捉手指的經驗即可。
介紹除了“開心”外,其他產生能量情緒的詞彙。提供機會讓學生分享因何事而產生該種情緒。
團體活動(“攪笑”怪傑)
目的:讓學生體驗愉快的情緒
1、按座位安排每二人一組。
2、其中一位學生負責逗另一位學生笑,可用盡其方法令他笑,但不能接觸他,直至他笑起來。
3、然後,剛才負責逗人笑的學生這次便要忍笑(即大家對調角色)。
4、當學生都經歷過逗人笑和忍笑的過程,這次全班學生一起逗教師發笑(教師也可逗學生髮笑)。
5、教師、學生分享剛才忍笑的心情。
注意事項:
教師向學生解釋情緒是每個人都有的,任何情緒都應該適當地表達出來。
教師總結
通過課堂中的活動和討論,我們知道開心是一種產生能量的情緒,它具有推動力,使人繼續追求,希望開心能再次出現。適當地表達開心的情緒可以增加自我力量去做好每一件事、增加自我瞭解促進與人融洽相處。另外,不要忘了快樂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令自己開心快樂地生活。讓快樂的體驗成為一種動力,促進我們的樂觀感,使我們樂觀地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與不愉快的事情吧!
自我反思
1、教師在課程結束前派發“成長拼圖”,讓學生靜默片刻,反思後填寫。
2、最後,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加以鼓勵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