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離不開密碼的設定與記憶:
銀行卡賬戶、QQ、百度、郵箱、遊戲賬號、微博、論壇,等等。
這諸多的密碼,如果都統一使用一個,記憶容易了,但不安全。可如果分別使用不同,記憶起來又很費勁;如果說寫到某個記事本或電子文件上,一旦這個記事本或電子文件被盜(或被人偷偷翻閱),又是極大的安全問題。怎麼辦呢?
這裡,我為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方法:製作密碼加密表,將密碼加密表和密碼(加密後)記錄在不同地方。
如此,就不用費勁去記密碼了,而且其他人看到了密碼記錄也無法知道密碼的真實內容。即使,發生了密碼加密表或密碼記錄的洩露(或遺失)事件(只要不是同時洩露或遺失),我們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重新制定密碼加密表、修改(找回)密碼、重新記錄密碼。
方法/步驟
制定一個如圖格式的編碼字元對應表格(可以使用Excel製作)。
注:- 表中最左邊一列與最上邊一行為編碼,為單個字元,可自行定義;
- 表中各個字元的位置,也可以任意自定;- 表格不需填滿,未填部分留空即可;
- 最後,這個加密表格可記錄在只有自己會看的紙質記事本或電子文件上。
使用加密表加密時,將密碼串中的每一個字元轉換成表最左邊與最上邊的編碼組,如:
按圖中樣例編碼表,字元“A”需轉換為“90”,而“Abc.0”則加密為“9012147F70”。
於是,在密碼記錄的文件(紙質或電子)上,我們只需記錄對應賬號所屬、賬號、加密後的密碼(如上面的“9012147F70”)即可。
在使用,需要讀取密碼時,我們只需要反過來使用加密表,即可解密,具體為:
- 將加密後的密碼串,按2個字元為單位進行分割;- 分割後的每個單位的2個字元,前面字元為密碼錶上對應橫向座標,後面字元為對應的縱向座標。
如:前面的“9012147F70”,首先分割為“90”“12”“14”“7F”“70”,然後對這組字元對按前橫後縱解釋為座標,去加密表中找對應座標位置的字元,得到“A”“b”“c”“.”“0”,將這5個字元組合後,即為原始密碼
Ab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