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並由此產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工具/原料
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健康課,團體心理活動
活動一:“我演你猜”
【活動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情緒的類別及健康情緒。
【活動準備】情緒卡片。
【活動步驟】 1.教師準備六張“情緒卡片”,卡片上分別寫上“喜、怒、哀、懼、愛、惡(厭惡)。 2.讓自願上臺的學生隨機抽出一張卡片,用表情、動作等非語言資訊表達卡片上所寫的情緒,不能用言語表達。讓臺下的同學猜測臺上的同學要表達什麼情緒。 3.請出六位同學表演六張“情緒卡片”上所寫的內容。 4.情緒通常有喜、怒、哀、懼、愛、惡六大種類。 5.組織學生討論:“情緒有好壞之分嗎?為什麼?” 6.學生交流並請代表發言。 7.教師小結: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關鍵要表現適當。一些消極情緒只要表現恰當也是有益的,例如我們的考試成績不如意時,產生了羞愧、內疚的情緒,有助於我們重視學習,急起直追。
附:八大類情緒 憤怒:生氣、不平、煩躁、敵意、恨意等。 悲傷:憂傷、寂寞、憂鬱、沮喪、絕望等。 恐懼:焦慮、緊張、憂心、疑慮、慌亂、警覺等。 驚訝:震驚、訝異、驚喜、歎為觀止等。 厭惡:輕視、輕蔑、譏諷、排斥等。 羞恥:愧疚、尷尬、懊悔、恥辱等。 快樂:滿足、幸福、愉悅、驕傲、興奮、狂喜等。 愛:友善、和善、親密、信賴、寵愛、痴戀等。
活動二:我的情緒反應
【活動目標】 讓學生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瞭解情緒對自身的影響,明白學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必要性。
【活動步驟】
1.回憶當自己很快樂、生氣和悲傷時,是否產生一些生理的感覺?請記錄下來。這些情緒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2.小組內交流分享。 3.每個小組在交流的基礎上選取一些素材排成小品,小品要反映引發情緒的事件、情緒的外在表現以及情緒對個體的影響。 4.選部分小組表演並要求學生在表演後作簡單點評。 5.教師小結:
(1)當我們發生情緒時,不僅外部有不同的表情和動作,身體內部也會發生一些生理變化。
(2)情緒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教師要列舉若干個生動的例項和實驗以深化學生的理解)。 ①影響身體健康。 ②影響理智和正常水平的發揮。 ③影響人際關係。
活動三:E Q知多少
【活動目標】 讓學生領悟情緒智力對自身發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要學會情緒管理的強烈需要。
【活動步驟】
教師介紹“軟糖實驗”,引發學生討論: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1960年,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進行了這一實驗。 在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裡選擇了一群4歲的孩子, 這些孩子多數為斯坦福大學教職員工及研究生的子女。讓這些孩子走進一個大廳,在每一位孩子面前放著一塊軟糖。測試老師對孩子們說:老師出去一會兒,如果你能堅持到老師回來還沒有把自己面前的軟糖吃掉,老師就再獎勵你一塊。如果你沒等到老師回來就把軟糖吃掉了,你就只能得到你面前的這一塊。 在十幾分鐘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經不住糖的甜蜜誘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領會了老師的要求,儘量使自己堅持下來,以得到兩塊糖。他們用各自的方式使自己堅持下來。有的把頭放在手臂上,閉上眼睛,不去看那誘人的軟糖;有的自言自語、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腳;有的努力讓自己睡著。最後,這些有控制自己能力的小孩如願以償,得到了兩塊軟糖。 研究者對接受這次實驗的孩子進行長期跟蹤調查。中學畢業時的評估結果是,四歲時能夠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現優異,入學考試成績普遍較好。而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提前吃掉軟糖的人,則表現相對較差。而進入社會後,那些只得到一塊軟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兩塊軟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 這項並不神祕的實驗,使人們意識到對智力在人生成就方面所起的作用估價有些偏高,而對原本並不陌生的人類情感,在人生成就和生活幸福方面實際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估價太低了。正是這項實驗研究引發了人們對情感智力研究和教育的重視。 學生討論併發言。 教師介紹情緒智力的內容:
在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中,情緒智力佔了極大的比重。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沙洛維和梅耶爾首先提出情緒智力的概念。他們認為,在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僅佔20%,而非智力因素,其中主要是情緒智力,則佔80%。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是個體準確而有效地加工情緒資訊以及控制自身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它具體包括以下五種能力: (1)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2)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3)激發自己的正面情緒(4)認識他人的情緒(5)安撫他人的情緒 討論:舉例說明以上能力與你的成功有什麼關係。
學生代表發言。通過學生自身的論證,讓學生感悟情緒智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