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西方拉絃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
工具/原料
二胡
方法/步驟
左手持琴是以"虎口"騎在琴桿上,拇指略微彎曲,不可豎直地向上翹起,也不可向下彎曲緊捏琴桿。掌心應成懸空狀,儘量減少虎口與琴桿的接觸面積,這樣有利於按指的準確,也有利於換把動作或其它技巧練習的敏捷。整個左手應放鬆,小臂自然下垂,與琴桿大約構成45度左右的角度。有些初學者持琴時往往把手臂擡得老高,整個左手幾乎與肩構成平面,這樣不僅難看,而且手臂陷入僵硬狀態,按弦、換把等顯得非常被動、死板,運指技法難以提高。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兩肩高低懸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過份地踮左腳,甚至左腳掌完全懸離地面。
4、過於低頭,使觀眾只能看到演奏者的頭頂心。
持弓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杆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杆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杆與弓毛之間,使它裡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持琴按指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擡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長弓
1、弓子執行不平直。
2、運弓時手腕動作不正確。
3、換弓時腕部有上下動作。
4、運弓的始動點不正確。
5、在換弓中手腕轉換的瞬間,左手手指突然鬆開,造成換弓痕跡過大。
6、運弓中壓速比例不恰當,致使音質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習慣於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對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卻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時弓毛不能呈扁狀貼弦,而是呈圓狀,以致碰到兩根弦而發出不必要的雜音。
9、運弓過程中拇指位置遊移。
換弦
1、在慢(中)速換弦時,手臂不必要的前後擺動過多。
2、換弦時翻手腕。
3、換弦時弓子上下跳動,這是手臂的上下運動造成的。
4、換弦時內外弦的音質、音量不均衡。
分弓
1、拉推弓聲音不平衡。
2、拉推弓動作上下掂動。
3、演奏分弓時手腕或肘部動作過大。
4、兩手配合不佳。
連弓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連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運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現為“棗核”弓。
4、拉推弓的音質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內音符的時值不準確。
快弓
1、右臂動作“軸”沒有放在小臂中間部位。
2、弓子打圈,不能保持“平──直”執行。
3、貼弦度偏低,使快弓的發音含渾不清,缺乏顆粒性。
4、拉推弓發音不均衡,將快弓奏成類似“瘸腿”式的效果。
5、兩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現為左手國際音樂網動作滯後
顫弓
1、手臂的緊張度控制或分佈不恰當。
2、頻率過慢,或震顫不均勻,使顫弓的效果變成了“一盤散沙”。
3、弓子執行不夠平直,呈斜線運動或呈圓圈狀運動。
頓弓
1、演奏頓弓時弓子向上跳起,給頓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雜音。
拋弓
1、手臂上下運動過大。
2、手指動作與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拋弓時右手擡得太高。
4、弓子起跳時蹭弦出雜音。
5、演奏拋弓時弓杆打琴筒出雜音。
換把
1、向下換把後大臂沒有隨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2、換把後一指定位不準確。
3、換把時把位概念沒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這容易使換把定位不準確,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時,更不易做到一步準確到位。
4、在換把時手指先移動,然後虎口再移動,這就使換把動作的從屬關係顛倒了。
5、由高把位換至上把位時,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換把不能上下垂直運動,以致琴桿在演奏過程中前後晃動過大,從而影響了換把
的通暢性。
7、虎口鬆緊狀態不恰當,或換把時沒有鬆開,以致動作艱澀,造成換把困難。
揉弦
1、滾揉時動作緊張、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協調。
2、揉弦時虎口移動,影響了揉弦的穩定性。
3、揉弦與音準的關係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響音準。
4、揉弦手法貧乏,缺乏變化。
滑音
1、左手滑動速度不均勻,中間有停頓現象,以致滑音斷斷續續。
2、滑音與應占的時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頭或尾演奏得過滿,該隱去的部份沒有隱去;或漸出漸入的過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顯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沒有選擇和揚棄,使音樂變得象麵糰一樣粘乎乎的一片。
5、墊指滑音的音準不佳。
6、墊指滑音不圓潤,手指在過渡的過程中有“坎”,使墊指滑音變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時音頭不飽滿,甚至“吃”掉了音頭,使回滑音變成了上滑音,沒有起到回滑音強化音頭的作用。
裝飾音
1、分寸掌握得不恰當,常常是將裝飾小音符演奏得過於強調,以至突出於旋律線之外,顯得笨拙、累贅。
2、在演奏擻音時,將擻音的第一個音奏得過長,以至造成節拍重音的移位。
顫指音
1、手指因過於緊張而擡不起來,因而擊弦無力,造成發音含混不清。
2、手指擊弦忽快忽慢,不均勻。
3、顫音與本音之間的音程不準確。
4、顫音達不到理想的速率。
泛音
1、左手輕觸的泛音點音位不準確。
2、弓毛的壓速比例調配不恰當。
3、弓子執行速度不均衡。
撥絃
1、勾弦時指肉“吃弦”過深,以至發音遲鈍,常晚於節拍點發聲,而且音響偏硬,沒有充分的餘音。
2、左手在輪指時,三個手指彈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牽制,缺乏獨立性而不能均勻地依次彈出。
3、左手撥絃的同時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現雙絃音量不均衡的現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過大,而左手撥絃不出聲。
4、右手撥絃的位置不恰當,會使弦的振動不充分,以至聲音發空、發散。
5、右手撥絃與左手按指的動作配合不默契,以至兩手動作的點不能對在一起,這樣不但發音含混不清,還會影響節奏的準確。
6、在撥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絃不能自由振動,以至發音沙啞,或出雜音。
一曰:“姿”。姿,演奏之儀態,持琴之方法。姿隨曲動,曲姿和融,曲中有姿跡,姿動如曲鳴。持琴之法,概為平、疊腿二式;無論何式,必須頭正身直,腳落實地,如鍾如鬆,不可歪斜。琴;置左腿根部,左臂與身自然成垂,虎口扶琴,手指次第排列,指肚觸弦。右手握弓,肩、臂、腕、指著力貫通,腰為力源,逐次牽動。行弓瀟灑大方,動幅闊窄適度。左右兩臂協調一致,端身居中,莊而不呆、動而不繁,眸子熠熠,五官有情,姿動有律,曲鳴有節,如影隨形,儀態灑脫,給人形美之感。
二曰:“鬆”。鬆弛之謂。欲求操琴之鬆弛,必先求得心理鬆弛。操琴之始,絕慮凝神,淡泊寧靜,撇棄雜念,如置身青山幽谷、溪流鳥鳴之間。心中惟思樂曲的意趣,聯想曲中之意象。神閒氣靜,蕩然醉心。曲似潺潺流水,湧現腦際。如此即能引得心情坦然、氣息平和,得到心理鬆弛。心理鬆弛,必然招致軀肌樺弛。操琴時就能做到重而不僵、疾而不繼、徐速得間、剛柔相濟。按弦、運弓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故操琴鬆弛向來為琴家所重視。
三曰“氣”。呼吸暢通、無阻無滯、視曲運氣,從容宛轉,體內體外渾然一致,樂曲方能奏得章句分明,流爽華麗,妙音充溢,情趣無限。俗語云:習功練武者“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言指氣需練而後可得。此氣雖與所論之氣不盡相同,但求操琴時氣息通達則廣為人所研討。大凡名家裡手,無不氣行豁順,神遊氣化。所奏之曲,聲韻動聽,感人肺腑,這與氣息暢通無不有關。練氣之法,應使氣沉垂丹田、一呼一吸,徐緩平和,忌氣上升,滯居胸際,氣鬱倉促,節率不一。慢曲宜長不宜短,快曲宜緩不宜促,鼻口微呼微吸,自然有節。視曲變氣,音轉氣換。久練成習,運用自如。如調氣得法,方覺其妙趣無窮。
四曰:“節”。節奏,板眼之謂。曲之板眼,猶如人體之骨骼、大廈之棟樑。節奏穩、板眼正,樂曲才會起伏跌宕、抑揚頓挫。慢有慢板,快有快板。俗雲:“慢而不斷、快而不亂”,其全憑節奏所制約。離開板眼,曲不成曲,調不為調。板眼不正,曲亦不正,曲中形象亦不正。故養就準確板眼之習尤為重要。而節奏之要又為心中之節奏感,心不惑而形不移,任曲中板眼繁複多變,而內心節奏不亂,持之均勻,則必致曲有條不紊,涇渭分明,聲揚低迴,嫋音繚繞。故練心中板眼十分重要。
五曰:“準”。音準。求音律準、音位準,音準方能得之。二胡適於五度相生律。此律用於樂曲、音調優美,旋律動人。其特徵為全音不宜小,半音不宜大。除此則需加強耳與指的功夫,練就有素的聽音能力,揣摩把位、換指、按音的準。掌握按音、柔音、泛音不同按音點,務要曲響律準,毫釐不差。求音準,乃是從事二胡者終生所追求之目標,勿可懈怠。
六曰:“合”。左右兩手各種技法的配合。左手:按、柔、壓、泛、滑、墊、撥指,右手:慢、快、拋、抖、跳、擊弓,配合無痕,恰到好處。配合之法,應使各種技法達到純熟之後,由生至熟,由慢至快,因循漸進。且勿一技未就之時,匆匆用之,其果必與願違,成功簣之勢。宜先分練,後合練;先慢練,後快練;先簡練,後繁練,務求各技相洩無阻,欲操即現。所奏之曲,段段融合,句句清亮,全賴各技之嫻熟,配合之精妙。故配合之功,琴者應悉心求之。
七曰:“美”。音美,觸人耳目,感人心矣。何以取得音美?音美在於音韻,音韻在於音在進行過程中的虛實、頓挫、抑揚、連斷、輕重的清晰。此音進入彼音,猶如歌者唱曲、詩人吟誦、書者疾字一樣。曲有腔韻,詩有平仄,字有峰端,音亦有音頭、音腹、音尾之說。琴者如將音頭、腹、尾奏得明淨如線,使聽者如睹什物,可見可聞,並輔以指力柔韌,行弓短長,板眼徐速,著力輕生,則音美必然可得。聽者聞音如置身平湖曲澗,激流飛瀑之中,賞心悅耳,心曠神怡。此即音美所力也。
八曰:“情”。操琴貴在有情。情有琴者情入曲中情之說。有情,感自己、動他人。曲以抒情為要,抒人喜怒哀樂、生離死別之情;抒田園景色、自然風光之情;抒鄉土氣息、時代風貌之情。得情之法,在於廣讀博覽,諳習諸藝,寄興花鳥,涉陡山水。日久情必陶冶,達神意造化之地。操琴則聲色情意俱肖,傾醉於音樂之中,忘形於演奏之內。此即謂得情。
蓋八法,賅意形美以悅目、音美以悅耳、情美以悅心。得此三者,二胡演奏八法俱得之矣。
注意事項
不可輕易放棄
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