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增進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寶寶身心愉悅,家長教育起幼兒來也會得心應手,那麼好的親子關係應該如何創造呢?

怎樣增進親子關係?

步驟/方法

餵奶
對小寶寶而言,吃可是生活大事,特別是當他還沒有語言和行動能力時,您去滿足他的飢餓感,那可是最能表達愛意的。餵奶的時候,媽媽或爸爸可以唱歌給寶寶聽,那麼他的心情會更愉快。

換尿布
對嬰兒來說,滿足他的基本需要是最重要的。如果寶寶需要換尿布了,媽媽爸爸能及時做到,寶寶會感覺舒適、安全,對他來說,這就是愛的體現。

按摩
寶寶的面板也會飢餓的哦,那麼用按摩來滿足他吧!按摩不僅有助於孩子感覺統合的發展,而且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微笑
聽說過維生素S嗎?那就是微笑(Smile)!微笑是最佳語言,能釋放出愛意,感染你面前的人。當您對孩子微笑時,他自然會以微笑來回應您,他會感到父母的親和力、關愛與鼓勵。想增進親子關係嗎?多練習對著孩子微笑吧!時間長了,您會發現生活輕鬆了許多。

對他說話
不論孩子是否能說話,他都會聽懂你的話!好話壞話,他能從您的語氣中感覺出來。在對著孩子面對面說話時,爸爸媽媽的聲音或表情都會影響孩子。剛出生的小baby最愛看人的臉,特別是媽媽的臉。媽媽可以在哺乳或給寶寶按摩時對著他輕聲說話,說說今天發生的故事,說說媽媽有多愛他,同樣,爸爸也可在為寶寶換尿褲或喂輔食時對寶寶說話,藉此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拿玩具與孩子一起玩耍
兩三個月大的孩子開始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此時爸媽可以拿撥浪鼓、搖玲等玩具給孩子,和孩子一起搖動它們,吸引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知道:這個人可以給我新奇有趣的玩具,可以陪我玩耍。這樣,在建立親子關係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視覺、聽覺和肌肉發育。

聽孩子說話
當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可能會顛三倒四、不合邏輯,此時,千萬不要呵斥他“瞎說”或“說的什麼呀”,因為孩子剛開始學習一種新技能,急於與您分享。所以,當孩子對您說話時,要全神貫注地聆聽,讓他覺得你尊重他,認可他的進步。記住,一定要雙眼注視著孩子哦,用眼睛告訴他:“你好棒哦,媽媽在專心聽你講話呢!”

聽音樂、唱童謠
大部分孩子都喜歡音樂,而童謠也能令孩子學到新詞語,培養律動感。所以,和孩子一起聽音樂、唱童謠吧,您自己會變得純真起來,與孩子的距離在音樂聲中拉近了。

唱搖籃曲
雖然媽媽的歌喉可能五音不全、支離破碎,但誰的聲音能取代媽媽呢?所以,不要擔心自己唱得走調,在孩子入睡前為他唱一首搖籃曲吧,因為,能為孩子唱搖籃曲的日子不是很多的。

製作孩子愛吃的食物
“栓住老公先要栓住他的胃”,不知何時開始流行這句話,其實,栓住孩子同樣要讓他知道家中有最美味的餐點,媽媽是最好的廚師。所以,爸媽一定要深知孩子的口味喜好,在保證健康的情況下讓孩子在家中吃得開心,吃得滿意。這樣,不愛爸媽都很難哦!

親親寶貝
今天給孩子多少吻?起碼要記得早安吻和晚安吻哦,讓他一天的開始和結束都在爸媽的愛意之中。在父母溫柔的親親之下醒來的孩子比較不會賴床,而晚安吻更能讓孩子有種備受呵護的感覺。

不要罵他
“罵”並不能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更好,反而會使他心靈受到傷害,失去安全感和對父母的尊重。如果孩子犯了錯,您怒火中燒,不妨用數數的方法使自己平靜下來。其實,3歲以下的孩子很多時候都無法分辨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讓他們學著去體會生活吧,從錯誤中學習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

不要打他
“打”更不能解決問題,打孩子會使小寶寶提早學會暴力行為,認為“強權是有效”的。如果孩子在犯錯時才會得到父母的注意,那麼,有的孩子反而會以犯錯來吸引父母的關注。如果是那樣的話,真是可憐!

賞罰分明
犯錯了當然要給以一定的懲罰,做得好當然要表揚或獎勵,問題是,不要以當時父母的心情來決定孩子的對錯,要按照先前制訂的原則。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做對了就是“應該的”,而忘記了獎勵!

勇於認錯
在我國古代,父子之間似乎是沒有“認錯”這一說的,大概是因為長輩的管教是“權威”的吧,可事實上,勇於認錯並不折損父母的形象,反而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告訴寶寶:不只是小孩,大人也會犯錯的,如果能有錯就改,從中吸取教訓,這才是最可貴的。您想,這樣的家長能不贏得孩子的尊重嘛!

尊重他的想法
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若希望培育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就不能一味地要求他接受父母的想法。如果您在任何時候都強迫孩子必須遵從您的思想,那麼當然會影響親子關係了: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幹這幹那!

允許孩子發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做的不是讓孩子學會壓抑自己,而是認識自己的情緒,然後學習處理。所謂情商EQ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但當孩子無理取鬧發脾氣時,父母切不可因為要安慰他而任他提要求。所以,父母首先自己要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來分辨孩子的情緒行為。

給予他正確的資訊
孩子如一張白紙,爸媽一定要給他們正確的資訊,如果有指示,務必是肯定的句式,比如先刷牙再睡覺,食物要吃完,把毛巾放好等,必須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指令,如果語意不清,孩子根本不明白指示什麼,又怎麼會表現良好呢,比如“你不懂事”、“不聽話”之類的模糊句子。

尊重孩子的特質
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爸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更不要拿孩子跟書上的教條比較,否則會傷害孩子的心靈。比如,如果您的孩子見了大人不愛打招呼,您可以鼓勵他用微笑來打招呼,或適時地告訴旁人:“我的寶寶比較害羞,但他唱歌很好哦!”這樣,孩子會感受到您的鼓勵。

養成生活的生活習慣
如果孩子的生活習慣比較有規律,那麼爸媽會感覺比較輕鬆,不會整日感覺疲勞。另一方面,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培養性情穩定、熱愛家庭和生活的孩子。比如每天有固定的吃飯、睡覺和遊戲時間,時間到了,他也就知道該做什麼了,心理有準備,心態自然安穩。當然,孩子的生活規律自然是要靠家長去訓練的。

生病時的呵護
人在病中會感覺特別脆弱,需要他人的關心和照顧,孩子尤其如此。所以,如果孩子病了,爸爸媽媽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變化,陪伴孩子就醫診治,哄他好好吃藥。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感受到父母的愛。

適時的鼓勵與讚美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當孩子有點害怕時,父母一定要對他多加鼓勵;當孩子做得很好時,當孩子有一點進步時,父母一定要給他很多讚美。鼓勵和讚美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既不花錢,還能贏得很好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不對他食言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乖巧、不吵鬧,便常常許諾:如果你怎樣怎樣,我就給你什麼什麼東西。如果父母能說到做到倒也罷了,怕的就是說過就忘,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話產生懷疑,那麼漸漸地孩子會再也不信你了!

講故事
飯桌上的故事、睡覺前的故事、看圖講故事、自己編故事……故事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促進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在故事聲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還沒開始給孩子講故事麼?快行動吧!

生日禮物
雖然過每個節日都會有禮物,但生日禮物不一般,它標誌著孩子的成長和父母對孩子的殷切期望。所以,禮物不一定貴,但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心意和父母的期盼。此外,如果爸媽邀請孩子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那麼孩子會感覺父母好貼心,自己好有面子哦!

時時記得說我愛你
孩子雖然小,但他從父母的表情和語氣中會感覺到這三個字的溫暖愛意。如果孩子做對事、遇到挫折或對生活感覺困惑時,父母都可以用“我愛你”來鼓勵、安慰孩子。這句話會給孩子力量和信心。注意:說的時候要眼睛看著孩子,要用心來說,如果隨便說說就失去了其深意。

相信他
我們都想培養像華盛頓一樣城市的孩子,不想培養狡猾的狐狸。想要孩子誠實做人,大人必須首先相信他。孩子當然會說謊,不用教他自己都會說,但一定事出有因,也許他怕受懲罰,也許他怕父母傷心,所以,父母要試著瞭解說謊背後的動機與原因,讓孩子明白犯錯並不會失去父母的愛,說謊卻會失去父母的信任。

一起看電視或電影
如果孩子萬一從不合適的節目或影片中學到了不良行為,那麼父母可能要花十倍的時間去糾正它,所以,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電影,尋找適合的內容,然後適時地給孩子講解,那麼不僅可以利用節目或影片來教育孩子,更可以在這段時間裡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

和他一起塗鴉
每個孩子都是畢加索,小腦袋裡充滿了源源不絕的創造力,為了讓家中的小畫家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家中不妨準備專門的地方來供他塗鴉,比如一面牆壁或把報紙鋪滿桌子。當然,父母最好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塗鴉,耐心聽孩子解說作品的意義,對了,還可以鼓勵寶寶在身上作畫哦,那可是最有趣的親子游戲了。

去遊樂場
遊樂場的大型遊戲設施是家中所不具備的,而且還有那麼多同齡的夥伴,所以孩子們總是很喜歡去遊樂場的。身在職場的父母在忙碌了一週後,週末若帶孩子去遊樂場玩耍,一定讓孩子期待不已!

逛動物園
沒聽說過哪個孩子不喜歡動物園的,因為孩子和動物一樣心靈都是純潔的、相通的。帶孩子到動物園玩,除了可有滿足孩子對動物的喜愛,還可以進行戶外教學,在自然愉悅的氣氛下學習、認識大自然,比如學學動物叫、認識一下動物的顏色等。

一起吃飯
現代人那麼忙碌,只有用餐時間方可聚在一起。“食不言,寢不語”的古訓已經沒有多少人遵從了,大家反而要在吃飯的時候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氣氛。父母可以和寶寶聊聊一天的事情,還可以教給孩子用餐的禮儀,以及各種食物的作用等。記住吃飯時不要呵斥寶寶,不要揭他的短或者一味自言自語地埋怨一些事情,否則親子關係也會逃之夭夭!

一起洗澡
孩子都喜歡玩水,如果和大人一起洗澡,則會增加他玩水的快樂。大人可以和孩子在浴缸裡泡在水裡玩,還可以準備一些專門玩水的玩具,比如水槍、小盆等,這些東東可以鍛鍊孩子的哪方面能力不用多說了吧。如果孩子問起來兩性的性徵問題,您只要用正確名稱坦然回答即可,若迴避不談,孩子反而會追問不停。此外,玩水要注意安全!

一起拜訪鄰居和朋友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只和爸爸媽媽接觸,那麼還遠遠不夠,接觸他人太少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心理,一旦看不到爸爸媽媽就哭鬧,所以,多帶孩子走親訪友可以幫助孩子減輕面對陌生人的恐懼感,並可使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交往技巧,更可以給他人一種家和萬事興、其樂融融的感覺。

屬於孩子的空間
不管家中的面積是大是小,都應該給孩子屬於他的遊戲空間,您不妨可以在客廳或臥室中規劃出一個小角落供孩子玩耍,在這裡,孩子可以盡情地折騰,還可以邀請大人一起來過家家,在這裡就是孩子的天地,孩子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讓他選擇
2歲的孩子總是想證明自己是獨立存在的,總想自己做決定,所以父母要知道何時可以給孩子決定的權利,比如讓他選擇出門的服裝,讓他選擇玩具,讓他在超市合理選擇所需要的東西。此時,孩子充分感到大人的重視。不是一切包辦才是愛啊!

過家家
過家家遊戲又叫角色扮演,在遊戲中,家長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簡單有趣的對話。在遊戲中,不僅培養了孩子的語言和思維能力,還能讓家長在工作之餘充分感受到和孩子在一起的樂趣。此外,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玩諸如藏貓貓、拼圖等遊戲,都是很令人開心的。

讓他幫忙
爸媽每天都要做很多家事,是不是很煩啊?不要緊,記得叫上你的小幫手,如擦地板時,可以讓孩子拿塊小抹布在一旁擦擦抹抹,或讓孩子和自己一起摘菜,做這些“大人的事”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哦!父母對於孩子的表現,不論是否真正“幫忙”了,都不要忘了由衷地讚美他!
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嘍,在日常護理中多多增進自己與寶寶的情感吧!讓寶寶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孩子, 寶寶, 父母, 關係, 親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