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組裝的思路及技術攻略?

單車組裝的思路(本文儘量針對2K以內的山地車),要組裝車就要有個具體的方案不能盲目去組裝,今天美騎易購就會大家講解一下:首先,低價位的組裝車考慮的第一點不是絕對的輕量化,而是適用和耐用,同時我也相信同價位的組裝車不一定就能做的更輕。(先寒一個,如果有車商肯定反駁這點。。。嘿嘿)一味做的比組裝車零件高檔是沒有必要的,但是組裝車的優勢就是自選配件,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進行裝配—— 車架組裝車的第一步都是選擇合適自己的車架,車架的正確選擇,首先奠定了這輛車子是否能夠給騎手帶來最佳的騎行姿勢,這直接影響到車手的騎行。按照體重和身高,我們有很多很多可選的配件,一般體重大的人,不一定能夠適用十分輕量化的車架,甚至BIGCAT的車架也有建議使用的重量。如果您超過90KG,那麼DB3版本的BIGCAT可能和您無緣,但是相對重一些的其他車架您是可選的,即使重量稍重。這裡的選擇範圍很大。其次是身高,不同的身高配置不同的車架,“不要為了車架而勉強自己適應車架”,這句話說得很好,組裝車的車架選擇範圍從14寸到21寸都有,甚至還有更寬的選擇,相對同價位的整車,一般不會給你配備那麼多型號的車架,所以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去勉強自己適應車架的大小,其結果就是你的騎行姿勢十分別扭,無法發揮你身體的潛力。另外,如果騎行的習慣也對車架有比較大的要求,如果是偏向平地並且地面比較平整的環境,那麼一隻輕量化的車架是不二之選,但是如果你挑戰的路面是坎坷的,那麼你需要的是一隻相對有強度的車架。如果你喜歡騎行的時候猛飛亂跳的,那麼你可能需要一直強度型車架,而非一隻輕量化車架,適合1~2K之間預算的車架,基本還是有能夠符合你需求的架型。兩個方案及其分析:接下去考慮的東西比較複雜,我們以山地車為例,因為個人只用過半年的MERIDA的急速903,01款的車子。其後的3年全部都是玩山地車,所以對山地車比較熟悉。(不過個人的第一輛山地車總價和當時買903的價格一樣,車子還輕了2KG。。。寒一個。。)從這裡開始,我引入兩個方案:A“配置均衡”、B“均衡配置”。 A:配置均衡,這個概念個人認為適應的下線是2500¥以上的車子,所謂均衡配置,就是車輛的各方面零件大約處於一個等級,而不存在較大的跨度:比如車輛上裝備的零件大約在LX~XT一個級別,上下可以有所浮動。這種概念的配置以使用者的資金為基礎,目的是追求更高的配置,但是相對來說,車子的單獨配置不會很高(有錢人裝車除外,你願意用一大堆高端的零件是您的能耐,我們沒有,所以考慮一些問題) B:均衡配置,這個概念以個人的喜好為主,貫穿所有的車輛的配置,無論價位(用來騷B的車子例外)這種方案的目的在於使得車輛更適合車手。這就比如一套普碼的西裝,雖然很多人都可以穿,但是效果不如量身定做的西裝來得好。這裡面牽涉的方面很多,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積累。對於高端車友來說,可以盡情享用,而中低端的車友,就需要在適合自己的範圍內,尋找性能相近,而某些性能又必須接近自己接受能力以及自己需求的零件了。這種方案配置出來的車子,可能公路車用上很高級的碳纖牙盤,卻在用SORA的後撥,山地車可能用著XT的牙盤,卻使用C050的前撥。但是這些都是完全依照車手的需求來決定的。這種配置甚至關係到車手的一些習慣。比如Lance的車子,他的座墊並不是最新款的,而是幾年前他就已經用習慣的。2K以內的車輛,更適合使用這套方案,這也是我推薦的。 好,我們用B方案來裝一輛2K以內的車子。 開始逐步分析。首先了解一下你的騎行需要,這裡包括上文提到的騎行環境,你的騎行習慣,你的力量等等。不可否認的,2K以內裝車相對是比較困難的,我們不追求能夠比組裝車的零件來得多高檔,但是我們追求的是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得到最適合你的車輛。車架的的選擇不贅述了。構架之——前叉思路我們來看構架中的另外一個部分——避震前叉。一般選擇山地車的車友,分為兩種,一類車友比較偏向越野,一類車友比較偏向平地。 這個時候,偏向越野的車友可以選擇一些300元~400元等級的前叉,比如Tgs和RST,如果越野環境比較好,則可以選擇鋼叉和鋁叉。如果後期有打算升級比較高端的避震,而眼下又必須使用一根避震,那麼推薦選擇RST的低端前叉,反應不錯,價格在100~200之間。如果環境允許,用一根鋼叉也是可以的。這就能夠讓你在後期的升級淘汰的過程中減少損失。同時可以把初期投資的價格控制在2000左右。 而偏向於平地的車友,完全可以考慮使用一根鋁叉。如果投資不足,可以考慮使用鋼叉,鋁叉的價格在100左右,鋼叉價格在30左右。當然,按照經驗,鋁叉的做工一般要比鋼叉來得好。如果是經常爬山,那麼鋼叉是不二之選了。相對完全的平地,有些地面狀況不好。那麼您也可以選一隻帶有鎖死功能的TGs(如果選這個,那麼其他的配置就要相對降低)或者比較硬的避震前叉。一般推薦相對硬的避震,這樣可以減少投資。而一些100多帶有軟硬調節的前叉也是不錯的選擇。MOZO的叉子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之一。選擇輪組的思路然後我們再說另外一個大件——輪組。 2K以內的車子一般是沒有什麼成品輪組可以選擇的。所以我們一般使用自編的輪組。如果考慮未來升級,那麼第一次投資就必須準備好,使用便宜一些的花鼓,而且不要考慮使用8段(倒是可以用8段的手製),這樣以後一次性升級帶來的淘汰損失也能減小。如果第一次就打算用8段系統,那麼你就選擇一套8段的花鼓吧。不過我並不建議這樣做,因為你會發現,8段的花鼓可以支持9速的飛輪,這樣未來升級,便宜的8段花鼓可能已經磨損殆盡了,即使是不準備換,到了一定時候,飛輪的損壞或者花鼓的損壞(2K以內不可能會有很好的飛輪和花鼓),到時候可能又要一起換掉。倒不如先採用7段,在需要升級的時候,一次性使用一套整合式軸承花鼓(軸承輪組另外一樣東西就是鋼圈。現在比較常見的山地圈是單層、雙層圈,還有刀圈和平圈,以及弓形圈。如何在這些圈子裡面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呢?先從你的騎行習慣和體重來選擇。如果體重比較大,140斤以上,即使你騎行都是公路,但是我們還是建議你選擇使用雙層圈。如果體重小,但是你騎車的時候喜歡蹦蹦跳跳,而且經常有相對強度的越野,那麼你還是需要一隻雙層圈。如果體重輕,騎行強度不大,可以選擇單層圈。單層圈和雙層圈的區別在於強度和價格,這個就不說了,大家都能看出來。至於刀圈,平圈,弓形圈,在2K以內能夠使用到的效果不會差距太大,但是刀圈的縱向抗衝擊能力比其他兩種更強。關於圈子的更多的討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陽的圈子大多數都存在一個撬胎難的問題,因為他的圈邊設計得比其他的圈邊的內側要窄,因此使用低端太陽圈的車友最好要準備鋼製撬胎棒,以備換胎時候使用。飛輪、牙盤和鏈條接著說傳動系統。如果你在上面選擇了7段,我們所要做的就很簡單了。選擇7段的車友一般都要升級到8、9段,那麼按照你距離下次升級時間的長短,我們選擇適合的飛輪。我們以年計算,一年左右升級的可以用臺灣的DNP飛輪,30塊一個。超過一年,採用SUNRACE或者SHIMANO的飛輪。7段的鏈條選擇範圍很大,KMC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型號,這就要看經銷商的貨架有什麼東西了。另外,選擇飛輪的時候,要看清楚飛輪的齒數變化。對於那些力量比較大的車手和經常跑平地的車手,可以考慮選擇齒數變化比較小的飛輪。因為我們騎行到一定時間以後會習慣某個速比,其結果就是在這個速比範圍內的齒片我們經常使用,而其他的齒片則極少使用到。如果齒數變化過快,那麼飛輪給我們的選擇就少了,相對飛輪可以利用的齒片就少,這樣可能造成一個飛輪某些齒片磨損嚴重,而一些齒片卻還是嶄新如故。選擇一些齒片變化小的飛輪,可以延長飛輪使用的壽命。如果不是經常對付那種路面角度變化極大的環境,我們甚至可以考慮採用一組公路飛輪。 傳動的另外一個大件是牙盤。這個零件相對有些講究。首先,牙盤是一個比較耐磨的零件(但是不一定都很耐操,看情況),所以第一隻牙盤可能會陪伴你好一段時間。按照騎行的需求,我們分為大力量和小力量。這裡的力量指車手在騎行過程中將會施加給牙盤的力量。一般體重大的車手,特別是在站立騎行的時候,對牙盤會產生比較大的壓力,而這種情況也發生在體重不大但是大腿力量強大的車手上。這時候牙盤的盤片、曲柄的鋼性就直接影響到騎行的效果。比較硬的牙盤踩起來肯定比較順,而比較軟的牙盤,在踩踏的時候甚至可能發生形變。比較明顯的就是最便宜的閃電牙盤,在站立蹬踏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牙盤的變形。不過對於1K左右的用戶來說,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麼大的力量,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一下。如果閃電的確太軟,那麼就要調整其他零件的配置,購買SHIMANO的一些牙盤了。 和牙盤接觸最大的是中軸。牙盤得以支撐就是依靠中軸。某些人吹噓的740,大家不妨拆開看看它用的是什麼中軸吧。分體中軸。而我們採用的全部都是一體式中軸。一體式中軸的強度和密封性和耐用性要比分體中軸來得強,同時重量上也有優勢。如果不放心採用VP的中軸,那麼還有SHIMANO的UN25之類低端的一體式中軸。這裡不得不罵一下740,在我去年打工的一個月中,來換740中軸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而且740又有怪癖,必須使用長度超長的中軸,而標準情況下很少有那種中軸,可能是740的五通部分比較寬(不過好像不是所有的740車架都那麼特殊,鬱悶),而即使有的也是UN51之類的……如果以後又要換ISIS系統或者其他什麼牙盤系統,又是一次浪費。說難聽一點,開始玩車只能接受這個價位的愛好者又可以禁得起這樣浪費幾次呢?換成我,寧可將來維修費大一點,分攤成數次,即使投資大,也不會一時間讓自己的日子難過。撥鏈器接下來選擇前後撥。這個價格內,前撥選擇C050是不錯的考慮,同時支持上拉和下拉。前撥對車輛變速的影響並不會很大,而且不像後撥那樣需要幾乎完美的精準,所以我們可以選擇這類低端的前撥進行安裝,而將資金提供給其他部分。不過,DEORE級別以下的前撥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使用時間久了,並且是經常變速以後,前撥會出現晃動,而且目前就我發現的,MC-18的前撥最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但是都不影響使用,就是車輛震動的時候會帶來一些噪音。同時還要注意一下,C050級別一下的前撥,有的是不支持44T以上的牙盤的,最高僅能支持42T,比如TY系列的前撥就是這樣的,這類前撥選擇的時候就要考慮自己的牙盤用的是什麼了。接下來是後撥,後撥分為正向後撥和反向後撥,不過我們在這個價位中裝車能夠選擇的基本不會有反向後撥(關於這兩個概念目前在2k這個價位上能夠接受的反向後撥只有C050,但是這個後撥太軟,不適合訓練用。一般這個價位可以採用的是Acera和Aluts的後撥。如果可能,一些車行還有老款的Alivio的後撥,這些都可以用。如果運氣好,還有一些諸如DX之類的超級老後撥,價格不高,但是使用效果都還可以。這裡可以注意一下,Alivio後撥標稱是8S,但是實際可以使用到9S,它的結構和DEORE基本相同,可以說區別就在外形,因此性價比很高。Acera和Aluts後撥都是採用鋼製結構,在表面發生磨損以後會生鏽,要注意保養。其實很多後撥都能比標稱檔位多適應一個檔位,所以購買的時候可以按照將來的打算進行選擇。指撥、手製、手製連撥幾個大件都完成了,下面是指撥/手製連撥。這裡分一下概念,指撥單指獨立的指撥系統(或者是轉把,又成把變,sram的主打產品和shimano的輕便車系統都有),負責變速器的線路壓力控制。而手製連撥還包括了手制,也就是剎車把。AVID公司出品的手製,該公司的手製在業界以輕量和鋼性出名。Ok,開始回到我們的正題。以2k以內的預算,我們一般很難用到分體指撥和獨立手製,基本都是使用shimano的聯體指撥,其中以EF-28和EF29系統為主,即使是整車,也基本是配置這個級別的產品。原因是分體指撥和獨立手指的價格加起來比聯體的要高,尤其是指撥,基本是找不到什麼好的產品。而那些相對比較好的,則價格就直逼一套手製連撥了。另外在7段的系統上,應該是找不到分體指撥。如果將來有考慮換油碟,建議考慮選擇價格比較低廉的EF28指撥,雖然是7段,但是通過一些diy,同樣可以使用8段的飛輪不過為了安全,一定要求一開始就上8段,那還是建議你多加50來塊去裝一套EF29或者EF28B。剎車再來說說剎車系統。如果前面的配置相對安排的比較好,可以選擇性價比不錯的RM420 v剎,如果投資不足,那麼可以考慮一下顏豪的V剎,其做工不錯,而且價格在¥50左右。至於一些人說用什麼線碟,可以這麼說,200塊就有了,但是這種價格的東西使用過的人大概都會清楚是個什麼樣的效果。在有限的開支內,我們要做的是把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上。目前各地的車商都有不少不同品牌的低價位V剎,包括740使用的那種級別的東西。價格就在40~50之間。車首組件、座杆接下來是另外影響騎行姿態的零件——車首把組,包括把立(又稱龍頭)和把橫(直把/燕把)。根據車手的身高,我們首先要考慮採用不同的把立。把立的選擇要考慮角度和長度。角度指把立的基部與水平面平行後,把立上仰的角度。作為山地車使用,一般從2~5度之間,根據車架和車手的實際需求來選擇。選擇角度的時候也同時考慮一下車首墊環的位置和距離,調整出最佳狀態。而把立長度的選擇,一方面影響操控性,一方面影響強度,一方面影響車手在車輛上的舒展度。我174.6公分的身高,採用16.5寸車架時候,使用110長的龍頭,另外一輛車使用15寸車架,採用120長的龍頭,目的是取得在車輛上的最佳伸展度,換取最好的騎行姿態,最後達到最佳的舒適度。而車友在購買組裝車的時候就可以向車行提供這些數據,然後挑選合適自己的東西了。接下去一個是把橫/燕把的選擇。首先是這輛個到底選擇哪個好呢?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因為這輛中把對應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效果。我用來主攻平地的車輛採用的是58的直把+牛角,為了降低風阻和取得更多的騎行姿態;主攻越野的車輛採用的是80(經過裁減)的燕把,目的是取得更強的操控性。在選擇直把/燕把的選擇上,按照個人的喜好來定,沒有絕對的限制。當然,如果你的肩寬比較大,儘量選擇比你肩寬跨度更大一些的把,這樣才能獲得比較高的舒適度。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比例都不相同,車架、龍頭、把立的搭配,和個人的腿長、身長、臂長、肩寬都有關係,所以這裡不能給出一個絕對的表格,需要根據大家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選擇。 接下去的是座杆,這個本來不是什麼話題,但是這裡必須要說一下。如果你的車子需要將座墊拔得很高,那麼你務必需要選擇一隻比較長得座杆,避免短座杆在拉得太高的時候超越安全線,將車架撬裂。 碗組選擇碗組,其實沒有太多好選擇的。如果考慮後期的使用,或者不換車架等等,我倒是建議你多投資一些,購買一隻稍好的碗組,增加使用時間。30元的VP碗組可以用,但是壽命相對比較短。建議購買FSA的,雖然要100多,但是可以讓你用上挺久的,只是價格基本會超標,因此順帶提過。輪胎輪胎,這是個挺有趣的東西,值得一提。由於價格問題,我們把範圍控制在50元以內。首先,輪胎從大體上分,可以分為光頭胎和齒釘胎(或者越野胎和高速胎),齒釘胎比較偏向越野,而光頭胎比較偏向公路。當然,高手也可以用光頭胎來越野。關於輪胎表面對騎行的影響,請看一,其中也有對不同輪胎的推薦。這裡順帶說一下,如果使用了鋼叉,而又時常越野的朋友,可以考慮使用2.1以上的寬胎,因為這種寬胎對震動的吸收能力比較大。而跑公路的車友,可以選擇使用1.5以下的光頭胎,這個寬度下的輪胎,氣壓比較高,對震動的傳導比較敏感。處於1.5~1.9之間的輪胎,綜合性比較強,可以應付大多數地面,所以個人比較喜歡使用這個區間內的東西。餘項踏板,VP550的踏板使用得比較多,不建議採用30元一下的踏板。這類便宜的踏板選擇不會太細,只要找到耐用的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過費心。 座墊,雖然不可能選擇多好的東西,但是買座墊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你的承受能力,不是越軟越好,重要的是你的身體能夠適應。不要為了所謂的舒適購買過分寬大的座墊,因為在標準的騎行姿態下,它反而不能給你需要的舒適,反而會讓你的大腿受到大量摩擦的痛苦。 線管,我主張採用相對好一些的線管,比如jagwire的套裝。之所以這樣選擇,是考慮到後期的使用壽命和手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