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採用與國內外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藉助銀行卡等卡基支付工具或虛擬賬戶、虛擬貨幣等網上支付工具,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銜接的交易支持平臺。
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
工具/原料
參考資料:前瞻出品的《2015-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方法/步驟
首先,來了解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分類
圖表1:第三方支付的分類
1、線上支付方式
線上支付是指通過互聯網實現的用戶和商戶、商戶和商戶之間在線貨幣支付、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過程。網上支付完成了使用者信息傳遞和資金轉移的過程。廣義的線上支付包括直接使用網上銀行進行的支付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間接使用網上銀行進行的支付。狹義的線上支付僅指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實現的互聯網在線支付,包括網上支付和移動支付中的遠程支付。本報告中所指的線上支付,除特殊的說明外,均使用狹義的定義。
2、線下支付方式
線下支付區別於網上銀行等線上支付,是指通過非互聯網線上的方式進行所購商品或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的資金支付行為。其中,訂單的產生可能通過互聯網線上完成。新興線下支付的具體表現形式,包括POS機刷卡支付、拉卡拉等自助終端支付、電話支付、手機近端支付、電視支付等。但由於本報告聚焦第三方支付市場,因此線下支付特指除POS機刷卡支付以外的線下支付方式。
然後,分析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政策環境
1、行業監管政策演變
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演變經歷了四個階段,影響力較大的幾次政策變動如下所示,特別是2010年的《非金融機構支付管理辦法》,標誌著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監管行列。
圖表1: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演進
2、行業法律法規一覽表
下表是第三方支付從2004年到2012年的主要法律法規,其中最新發布的是2012年9月關於預付卡管理方面的。
圖表1:2004-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相關法律法規一覽
3、《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
2012年9月27日,人民銀行發佈《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具體分析如下:
圖表1:《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分析
其次,來了解我國第三方支付產業鏈簡介
(一)第三方線上支付產業鏈
第三方線上支付的產業鏈分佈圖如下所示:
圖表1:第三方線上支付產業鏈情況
(二)第三方支付線下產業鏈
移動支付產業鏈涉及環節較多,中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主要由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移動設備提供商、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商家、用戶等多個環節構成。
圖表1:移動支付產業鏈
最後,分析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據前瞻出品的《2015-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從2004年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在2008年和2009年呈現爆發增長,特別是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的出臺,第三方支付行業結束了原始成長期,被正式納入國家監管體系,擁有合法的身份。
自2011年5月26日,央行頒發了首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以來,央行總共公佈了6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3年1月17日,央行公佈了第六批26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至此,央行總共頒發了223張第三方支付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