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簡介】

疼痛多起於一側的上領支或下領支,眼支比較少見。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呈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患者敘述為刀割樣、閃電樣、撕裂樣或燒灼樣疼痛。每次疼痛持續數秒到數分鐘,每夭可能發作多次,並逐漸頻繁,而在間歇期不痛。嚴重時,可伴有面肌的抽搐和結膜充血、流涎、流淚等症狀。發作期中觸及面部某些區域時,特別容易引起疼痛發作,例如上脣、鼻翼外側、下脣及舌的邊緣。患者常因此不敢刷牙、洗臉和進食。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多呈持續性疼痛,伴有三叉神經分佈區域異常體徵,如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對臨床診斷和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病因病機】

風寒之邪侵襲陽明經絡、高巔之上,唯風可達,風邪升發,易犯頭面,寒為陰,其性收引凝滯,氣血痺阻,遂致面痛。

由於陽明火盛,邪熱犯胃,循經上炎而致,正如《景嶽全書》中所說;“火邪頭痛者,雖各經皆有火證,而獨唯陽明為最,正以陽明胃火盛於頭面,面直達頭維,故其痛必甚,其脈必洪,其證必多內熱。”

素體虛弱,形質消瘦,或脾胃虛弱,納食甚少,不能生化精微,津液來源不足,使陰虛陽亢,虛火上升而致面痛。正如王肯堂所說:“面痛屬火……暴痛多實,久痛多虛。”

現代醫學認為,木病有原發性與繼發性的區別。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發病原因目尚不明瞭。多數人傾向認為:三叉神經根受到機械性牽拉和壓迫,是本病最可能的原因;主要病理變化為髓鞘病變。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常見於小腦腦橋角腫瘤、三叉神經節腫瘤、血管瘤、蛛網膜炎等所致。

本節介紹【陽明熱盛型】:

【主證】顏面陣發性劇痛,如燒如灼,口渴口臭,煩躁易怒,便祕溺赤,遇風得熱則疼痛更甚,苔黃而少津,脈象洪大或滑數。

【治則】清洩胃熱,祛風通絡。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工具/原料

一次性鍼灸針,75%醫用酒精、棉籤

方法/步驟

75%酒精常規消毒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太陽,瀉法

【取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四白,瀉法

【取穴】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二釐米處(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 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脣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有面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下關,瀉法

【取法】位於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

下關穴意義:胃經提供頭部的氣血物質在此分清降濁。

【解剖位置】當顴弓下緣,皮下有腮腺,為咬肌起始部;有面橫動、靜脈,最深層為上頜動、靜脈;正當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最深層為下頜神經。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內庭,瀉法

【取法】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布有腓淺神經足背支。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足三裡,瀉法

【取穴】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裡穴。

【解剖】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分佈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三叉神經痛:[2]陽明熱盛型的針刺療法

【操作方法】 針刺得氣後,行捻轉補瀉手法,留針10-15分鐘。

【療程】 每日針刺1次,1}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針刺過程中如出現暈針或斷針,可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急救。

孕婦慎用,暈針者禁針。

療法, 針刺, 三叉神經痛, 陽明熱, 盛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