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強烈的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象徵,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欣賞1

  欣賞2

  欣賞3

  欣賞4

  欣賞5

  書法不是純技術

  中國人寫字、畫畫都用一支毛筆,公事之餘要在宣紙上寫寫畫畫。中國的文人將這些當作是業餘愛好,以自娛自樂為主。

  儘管古人不願做專業的書法家,但是字寫不好也是相當丟人的。古人重視書法,因為書法是學問。蘇東坡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是說,如果畫畫只以形似為基準,只是兒童的見識。我曾提出搞藝術的要有民族、現代、個人三個特性,這主要是針對繪畫提出的。但不論書法繪畫,沒有這三個風格就不能成為大家,如此看來,提出這三個特性對書法也是有用的。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沒有民族的特色,創作就沒有了傳統的根基。有了民族特色以後還要有時代特色,把古人的東西都臨摹一遍,即使臨得很像也沒有用,因為不是現在的東西,沒有時代的特徵。在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還要有個人的特色。唐楷就是時代特色,與秦漢和魏晉都不一樣,在唐楷的基礎上,又有顏真卿、柳公權的特色。這種個人特色在時代的基礎之上自然形成,在群體的特色之上加註自己的東西。如果脫離了民族特色和時代特性,個人風格就會產生怪誕的形式。

  書法必須有民族傳統,就是說光是寫寫字,形成不了藝術。書法如何體現時代確實是個問題,我認為,現代人寫出的漢隸和唐楷還是屬於現代的東西,比如啟功的書法,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同時也是個人的風格。如果一個人的修養到了,字也寫好了,就肯定會有這三個特色。不要一拿筆就想寫出個人特色,那樣只會搞花樣,而花樣不是特色,不是風格。要想達到民族的、傳統的特性,需要很豐厚的基礎,再加上有學問,自然有個性出現。

  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懷,淡是自然,這也是以涵養和學問作為基礎的。書畫實際就是個人表現,這個個人表現要綜合地分析,不是用墨一潑、大筆一揮的個人表現。字要寫得好,一定是技巧與氣質、風度、學識多方面的結合。一個人有學問,在字裡面就表現學問,一個人老老實實,在字裡面就表現老老實實,這是一個精神狀態的反映。一個人如果喜歡喝酒、性格豪爽,那麼適合畫大寫意,畫工筆不會很好,反之,一個慢性子、脾氣緩的人畫工筆就會很到位。藝術作品中“散”到什麼程度、“淡”到什麼程度,表現了個人修養和境界到達什麼程度。魏晉風度以瀟灑、直率為主,唐代就以嚴整和規矩為主,因此書法風格完全不同,達到的境界也不相同。歷代的書法大家沒有一個是因為做作和不自然而達到很高境界的,這也體現了散和淡。

  要想在書法上有所成就,沒有好的修養和博大的胸懷是不行的,如果一個時代有了許多大藝術家,表明這個時代的修養和胸懷是與眾不同的。所以書法和繪畫是一個時代的折射,像鏡子一樣,能夠看出這個時代是否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從這一點來看,書畫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書法家應該是有學問的人。光練技巧,想著趕緊把字寫好,結果還就是寫不好。書法既不能不講技法,又不能光講技法,老是在技巧上下工夫,就會走向歪門邪道。書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虛的話,一天就講完了,但練起來卻是一輩子的事情。沒有文化,書法基礎只能越來越差。現在有些人二三十歲時就把字寫得很好了,但卻越寫越不如原來了。這是因為年輕時字寫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氣,自然不錯。但等到年齡大了,朝氣沒有了,要搞自己的特色了,如果沒有學問,寫的字反而沒有以前好了,體現出混氣和老氣。

  文化是中國書畫的基礎,像于右任、林散之的書法,都是有內涵、有修養的體現。古人在文化上下工夫,做學問是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豐富自己,做事就會工穩,書法自然也會好起來,讀書可以使筆下更有內涵。

  現在有許多人不讀書、不看報、不關心國家大事,就琢磨著爭名奪利,筆下流露出來的境界自然不高。有些年輕人技巧已經夠了,缺少的是把傳統認真讀過,然後融化到自己的性情當中。中國是一個有特色的國家,這個特色就是繼承,書法就是要繼承,沒有繼承就沒有書法。要把書法搞好,不要搞那些怪的東西,只要把傳統搞好就行了。

  書畫從古至今都沒有現在這樣熱過,從來沒有像當今一樣有這樣多的人從事書法與繪畫。但是,大需要才能有大成就,所以多讀書、多提高自己的修養就可以改變表面過熱、實則務虛的現象。

  
欣賞

廉政格言徵集
飛字的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風格強烈的書法作品
名家陳寅格優秀的書法作品圖片
大氣磅礴風格的書法作品圖片
風字的書法作品
激勵小孩的書法作品名言
好看的長征詩詞的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四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圖片
華國鋒的書法作品
浣溪沙的書法作品
激勵學習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