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應該如何去學習歌唱
唱歌是一項被世人公認的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運動,人們通過唱歌,不僅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更是對身體的健康具有保健作用,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學者去學習歌唱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學者去學習歌唱的方法
第一,將練聲作為日常生活習慣。
我們練聲就是為了將有方法的肌肉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和本能,所以我們練聲就一定要形成日常的習慣,就跟你每天不能不刷牙,不能不吃飯一樣,你要想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須要堅持每天練聲。
其實,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在我們還沒學會怎麼控制脖子,喉嚨,聲帶那些地方的肌肉的時候,我們完全出於本能的情況下,天然就會換聲,天然聲帶閉合就很不錯,就會不去亂用力,因為我們那些部分的肌肉還發育不完全,根本就無從用力,發聲只能依靠更本能的橫膈膜等其他地方的肌肉來用力,就像我們常提到的小孩子哭兩個鐘頭嗓子都不會啞,因為他的聲帶和喉嚨那邊沒發育好,神經控制不到,只能靠橫膈膜靠氣壓。但是反倒隨著年齡慢慢變大,我們慢慢會使用各個部分的肌肉了,在沒有人給予我們適當的發聲指導的情況下,我們就會依靠脖子,喉嚨,咽部等等聲帶外部的肌肉來用力,來大喊大叫,而聲帶閉合,換聲等等能力反而漸漸喪失。
而我們現在要學唱歌就是要把聲帶的這些我們天生具備,但是因為後天不良的發聲習慣而喪失的功能給找回。可是要知道我們大部分人開始學習唱歌的時候,年紀也都不是很小了,很多人已經亂喊亂叫了十多年了,那麼我們要改掉十年以上的發聲習慣又談何容易,因為我們錯誤的發聲習慣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已經成為本能。就好像讓你從此不刷牙了,從此一天吃一頓,或者不吃,這個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可是練聲就是這樣,其實從難度上來講就相當於讓你不刷牙,不吃飯。
所以我們一定要每天練習,或者至少一週練習5到6天,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新的肌肉本能。
還有不要想著今天不練了,明天一起多練會兒。記住,幾天都不練,哪怕你集中到一天練10個小時,還不如你堅持每天練10分鐘。你今天不刷牙,明天刷兩遍有用嗎?反而可能會刷得牙齦出血呢。
所以,堅持下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除非你真的生病了!
第二,練聲的重點在於“練”。
在現實中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人所謂的練聲其實不是“練”而是“體會”。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例如脣顫音,今天彈一個highe,感覺不錯,這個highe彈得好像很輕鬆,趕緊錄下來,問問老師怎麼樣,老師說不錯,非常開心,不練了;明天練一個脣顫音,發現嘟得很順,很開心,或者嘟得總有斷層,於是錄下來,問老師,這個到底怎麼才能沒有斷層,到底怎麼才能喉位不上去,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只是因為你練得很不夠,重複地不夠,只是每次體會一下,發現有問題,就問老師,期待老師的一句話能讓你頓悟,然後蹭就做好了。
也就說很多人其實都只是在想,在嘗試,並沒有真正完全投入到其中,反覆地練。
你就天天嘟,把這個e1,a1,c2,e2這一些你覺得比較難的音,什麼都別管,一天嘟幾十遍,嘟一年,你這些音就唱好了!什麼意思?
練聲關鍵在於重複,跟第一條提到的一樣,我們是為了改變聲帶的習慣,改變本能,這個不是靠體會一下,感覺一下就可以達到的,而必須要我們在練聲的這個時間段裡,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發聲這件事中,反覆練它幾十遍上百遍,最後經過成千上萬遍的練習,讓我們的肌肉去形成記憶,形成習慣,變為本能。
當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提問,而是光想不練,或者說練得不夠,是沒有用的!
第三,練聲的強度問題。
練聲的強度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練習的次數或者說量。我們在第一條說到了,我們最好能夠堅持每天練聲,養成習慣,那麼每天練習的量多少比較合適呢?
比較推薦的是少量多次,例如一次練習15到20分鐘,然後早中晚各練一次,三次可以練同樣的內容,也可以分別不同內容。當然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那麼一天練一次,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也就夠了。
為什麼要把時間定這麼短呢?因為其實我們的肌肉耐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例如我們做俯臥撐,舉槓鈴,我們到達一定量就死活都做不動了,聲帶耐力也是有限度的,但是聲帶又比較特殊一點,像我們做俯臥撐,舉槓鈴會感覺到了極限就是死活都做不動了,而聲帶不一樣,你噼裡啪啦練一個小時,感覺還能出聲,再吼一個鐘頭,啞了,可是還有聲的,有些人就還練。
雖然它能出聲,但是對於一般水平的練習者來說,半個小時左右,其實你的聲帶就已經疲勞了,這時候如果你繼續練,其實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的,因為你的聲帶已經疲勞了,它不經過一定時間的恢復的話,能力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你去做發聲練習,你的聲帶其實已經鬆了,閉不住了,繼續練甚至是一種傷害。
除了練習的次數和量,關於強度的另外一方面想強調的就是音量和力量。很多人練聲的聲音非常大,很使勁,這樣練更多的可能是傷害而不是鍛鍊。
練聲最為重要的是動作的準確性,以及肌肉的控制和感受,而不在於音量和力量。在你的技巧不夠好,控制力不夠強的時候,錯誤的用力,只會使你的不該用到的外部肌肉緊張,進而牽制到內部聲帶肌肉的動作。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打哈欠。當然這個練習是不出聲的,是無聲練習,但是很多人說越練越難受,越練越緊張。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你太緊張,太用力了。
打哈欠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喉位,為了舒展開啟腔體,但是注意喉位和腔體是內部的肌肉,我們是要開啟,要放鬆,但是一般人平時打哈欠的時候會整個脖子,下巴都會變緊張,你可以自己摸一下。
然後如果你練聲的時候單純地照搬打哈欠的動作,不夠放鬆的話,那麼很遺憾,你練聲只會適得其反,會導致肌肉更緊張,更容易擠卡。還有例如哼鳴,使勁哼和輕輕哼得到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人說,那小聲練跟蚊子叫一樣,有什麼用呢,那我只能告訴你,音量是靠共鳴靠傳聲來提升的,不是靠喉嚨使勁來達到的,另外,不要忘了還有唱歌麥克風。
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練聲一定要“小聲地”,“輕輕地”唱~
初學者去學習歌唱的注意事項
1.不清楚自己所屬音色
每個人的音色都各有其特點,這是天生的,但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就很可能不會被正常的表現出來。很多人有時候,在發聲方法上出現:喉嚨打不開、呼吸不順暢、聲音不集中等等問題。很多學生過於模仿聲部的音色,時間一長,會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
2.呼吸不穩定
初學者在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之前,氣息控制的能力都是非常弱的,一般氣都表現在胸腔上,肩膀和胸腔都會往上挺,以至於在歌曲中不能連貫的唱完整首歌,長的句子不能完全唱下來;還有氣息沒有控制好,會很輕易的導致音準往上升;聲音上還會出現時而強、時而弱;喉嚨時而鬆、時而緊。這個聽起來缺乏連貫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加強對歌唱呼吸的訓練。
3.發聲、咬字部位不統一
初學者在咬字上面一般都會有明顯的變換現象,一首歌裡面會出現字音有時候靠前,有時候靠後,有圓有扁,沒有把組成字的聲母和韻母唱好,並且字與字之間的連結,字與音之間的連結沒有唱到位,這需要多在臺詞和發聲練習上下工夫。
4.音高不穩定
俗稱就是說“跑調”。跑調分為兩種現象。一、冒調。就是音準偏高,這是缺乏流暢的美感,並且向上走音。原因是缺少音準觀念,呼吸急促,吸氣控制不好,氣息衝擊過猛,並且氣息吸入的過淺。二、偏低。就是音偏低向下走音,特別是越往高音音準越偏低。這些都是因為氣息不足,而且控制不好,聲音支援的不夠。建議應該建立準確的音準觀念,多注意氣息要吸的深些,控制住呼吸,加強橫膈膜的力度控制。
5.聲音發散以及白聲
聲音擴散都是沒有歌唱共鳴的表現,位置偏低、聲音發散、無正常音波,聲音缺乏表現力,幾乎處於說話時的自然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口腔要充分開啟,力求形成共鳴的空間,並且注意氣息的深度和控制,要建立字由“扁”到“立”由“橫”到“豎”的概念,把每個字都和共鳴結合起來。建議多做開口音練習,可先做哼鳴高位置練習。
6.不正常的顫音現象
就是“抖音”,原因是喉頭位置不穩定而動搖,發聲器官的肌肉處於失控狀態,初學者喜歡模仿會有此問題,需要先控制喉頭位置,加強音準觀念和發聲的穩定性,建議少唱歌多練聲。
7.鼻音
鼻音表現在:音色出不來、混濁、無力度、聲音傳不遠、咬字不清晰、缺少透明的共鳴色彩。這是初學者把鼻腔共鳴和鼻音搞混淆了,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該要分清楚二者的關係,建議做練習時多體會打哈欠的感覺,將聲音唱的位置高些,把注意力放到頭腔共鳴處,多唱開口音和頓音跳音的練習、暫停哼鳴的練習。
8.吐字不清晰
吐字含混、缺乏力度。原因是咬字時脣、齒、舌等沒能得到協調,不能大膽的咬字,並且對聲母的發聲動作、部位控制不夠。另外,喉嚨開得太大也會影響咬字。初學者在糾正問題是要果斷用力,嘴的動作要靈敏,將字頭、字腹、字尾處理好,但在此同時不能將字咬死,並且與發聲訓練中的共鳴位置結合起來,進行整體練習。
9.只注重發聲技巧,不注意音樂修養
大多數初學者都把學習歌唱發聲的技巧、以及如何唱高音等技術問題放在學習聲樂的主要位置上,從而忽略了音樂修養和藝術審美品位,是提高歌唱水平的一個因素。建議多聽多看音樂會、交響樂、歌劇、舞劇、畫展、多閱讀文學作品、以及多瞭解其他與音樂相關的知識等。
10.只注重聲音,不注重情感表現
初學者大部分會認為,唱歌就是唱聲音。聲音唱的高、響就好,沒有考慮到歌唱情感的重要性。因為,把歌唱好,關鍵要以情帶聲,要用真情本身的美感受到聽眾的感染,試想演唱者自己都沒有被感動,如何感動別人呢?比如:歌唱者只顧聲音將歌曲唱的像背書一樣平淡無華;演唱時太多虛飾、做作、只表現自己不表現作品、看上去過於浮淺;對作品理解表現錯誤。這些都是該注意的,因為情感和聲音是組成歌唱永恆的不變的真理,缺一不可。
初學者去學習歌唱的建議
1、注意基礎的氣息練習,主要包括:氣息的位置、氣息的穩定、氣息量的控制。
2、在聲區的練習上,不要太早、太過於急躁地去向高音區邁進,先將中低聲區練習穩定以後,再逐漸試著一點點將音高提升;
3、在音的處理上,初學者需注意兩點:
***1***尾音的處理,先追求穩定,即能否平穩地唱完一個音。比如將單音唱到四拍或者八拍,每一拍是否都能保證在正確的音高上,以及每個音的音量是否均勻,聲音線條是否穩定,當你能夠做到完以後,再試著去練習顫音、轉音等高階的尾音處理技巧;
***2***能否在每個音上都做到音量的漸強或漸弱。非常多唱歌愛好者在歌曲演唱過程中,聲音的細節處理,太過於單薄,就出現在每一個音的重量都是一樣的,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到高音就習慣性地用力、大聲唱,但是呢,這樣的演唱習慣,往往會導致聲音表現力的單一,在演繹柔美細膩、安靜的歌曲時不盡如人意,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從中低聲區開始,每一個音都試著開始用不同的音量去演唱。只有當你的每一個音都可以唱出不同的重量、不同的層次以後,你才能說是真正掌握了這個音。
4、注意演唱的音樂性。初學者往往會把學習唱歌變成學習發聲,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因為聲樂的學習結果是成為一名歌手,而非成為一架發聲的機器或者說一臺樂器。唱歌與發聲最大的不同在於,發聲僅僅是讓人發出聲音,但是唱歌是讓聲音變得有感染力、有戲劇性、有個性、有風格性,想要做這些,除了正確的發聲習慣,更應該去了解演唱歌曲的音樂風格、創作背景、情感的表達等等這些歌曲組成的要素。
5、注意歌曲演唱前的預判、演唱過程中把控調整、演唱結束後總結分析。
***1***預估:即你在演唱歌曲前,對自己想要把這首歌唱成什麼樣要先有一個規劃和藍圖,就好像你蓋樓之前,要計劃好:我想蓋的樓是什麼模樣?需要什麼樣的材料?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等等?唱歌也是一樣,你要大概知道自己想把歌唱成什麼樣子?需要什麼樣的感情?歌曲的難點在哪裡?我可能需要到什麼什麼樣演唱技巧?我演唱的氣口要在哪裡?這些都要在你唱歌之前想到,並且做好功課;
***2***把控調整:即你在演唱過程中,懂得把控自己的音色、氣息、感情等等,以及就自己當時的狀態或突發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這是體現職業歌手和業務愛好者差距最大的一個環節,業餘愛好者往往在演唱過程中聲音的層次、感情的刻畫都比較薄弱,或者較為粗糙,同時對於演出過程中突發的狀況比如:走音、錯拍、破音、伴奏突然出現問題等一系列狀況缺乏應對的經驗,從而導致“一招出錯,滿盤皆輸”的窘境;
***3***總結分析:這是一名歌手能否認清自我,並不斷進步的極其重要的一環。每次練習、演唱、比賽結束,最好都可以聽聽、看看當時演唱的音訊、視訊,是否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演唱效果,然後找找有沒有什麼問題:音準?節奏?氣息?感情?是不是都做到了?如果沒有達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應該怎麼去解決?一定要多想多思考,多和朋友、老師交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處在持續前進的節奏中。
1.10天教你學會唱歌
2.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
3.唱歌的氣息應該如何練習
4.唱歌技巧
5.最科學的聲樂訓練方法
家長如何評價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