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心理與生理成長髮展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摘 要: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心理與生理成長髮展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國家教委新頒佈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這個時期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4***02-0245-01

  中小學是人類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經歷著一系列的重大變化。這個階段人的可塑性很強,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反之,不良的心理狀態容易使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甚至影響人的一生的優良品質的形成。因此,必須認真開展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響,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進。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聯合國公佈的健康的標準中,前三條就是關於心理健康的內容。可見,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青少年是個體從童年向成人發展的過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風怒濤”的時期,也是智力發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動盪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是:“暴躁、易發脾氣、易於為衝動所驅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時期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變化,自我逐漸形成。但個體身心還很不穩定,容易表現兩極性:情緒行為兩極波動;“中學生處於情緒與情感的‘疾風怒濤’時期,情緒與情感的兩極性明顯。[1]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也被移植到學校。剛結束一天緊張的學校生活,學生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還沒來得及吃飯就開始伏案做作業了。週末,悠閒的大人們在家中看電視,學生們卻在忙碌著大人為他們準備的各種補習。他們只能透過窗戶凝視著蔚藍的天空,數著天空飄過的白雲,看電視更成了他們遙不可及的奢望。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裡,那些幼小的心靈漸漸承受不住,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響、學校教育不當、社會影響等。就學校教育方面,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視課堂教育,輕視校外教育;重視尖子生的培養,輕視一般生、差生的教育等等。學校教育形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在教育方面方法簡單,忽視學生時期的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時教育方法欠妥,如簡單粗暴、體罰學生等,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有些後進生因被教師所嫌棄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失去上進心,自暴自棄。

  我們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和遵循心理髮展規律以及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結合心理學基本原理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較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各學校要結合本學校的實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計劃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滲透到各教學中去,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接受學校正規教育的同時發展健康向上的心理,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一、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也或多或少產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了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出學生健康的心理。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這對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二、對學生進行健康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老師是學校中人際關係的核心,是各種人際關係的主要協調者,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教師應善於與學生溝通,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從而提高學科成績。同時,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也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輕鬆愉快,創造力、想象力得到極大發揮,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這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把自已塑造成一個有著健康心理的人。

  三、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1.順孩子之天性,給孩子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如:在校園裡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在校園、走廊或教室裡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在校園裡給孩子一塊?評論板,讓孩子自由說說想說的事,自由發表一下對某事的評論。教室佈置要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充實了學生的生活,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健康心理。

  2.完善班級學生自我管理模式

  2.1學生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教師要讓每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發揮作用,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嘗試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提供鍛鍊能力的舞臺,豐富學生角色體驗,發展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積極自主的發展,創設了成功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健康的發展。

  2.2及時對班集體提出富有激勵性的短期和長期目標,併為這個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併為這個計劃而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力。

  2.3積極開展班級科技、智力、文體、學習方法、遊戲等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各自的特長,使學生對自已的興趣愛好有一個正確認識,對自已今後的發展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認識。

  2.4經常進行班級的工作總結和對某項工作的評價,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成為自我鍛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體,使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強,工作效益得到提高。學生還在班集體中增強了責任感,使學生改他律為自律,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使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得到有效培養。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增長改革和創新的能力、建設和諧班級的能力、凝聚團隊力量的能力,並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與完善,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塑造了良好的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李曉文 《學生自我發展心理學探究》第1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10

  [2]劉益民等 《心理學》第47頁? 科學出版社? 2000.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青少年心理特點分析論文
青少年心理特徵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論新時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問卷報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