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話題作文
拜金主義--一個時代的悲哀。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金錢,是世界上最具誘惑力的東西,同時它也最富爭議性。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在錢的積累與使用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志趣與德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理性、視野與境界,還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壽數”,就是在當今社會中能走多遠。
人活著需要錢,但不能只為錢而活著。錢是生活的條件,但不是生活的唯一。在人類社會上有很多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金錢能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金錢能買到補藥,卻買不到健康;金錢能買到食物,卻買不到胃口;金錢能買到書籍,卻買不到只是;金錢能買到鐘錶,卻買不到時間。人生的追求是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知識和健康等,這是人生的追求,儘管其中不少內容和金錢有關,但卻是金錢買不到的,並非與金錢同值的。
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金錢不是生活和人生的全部
金錢,在一個生活節奏的城市裡面,無疑是財富的象徵,但我始終信奉著那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我更願意擁有的是那些無價的東西。
2:
擁有金錢,是每個人共有的慾望,為了個人生計,為了養家餬口,亦或為了博取功名。很多人一生的核心就是金錢,總以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於是忽略對朋友家人的關心,放棄外出旅遊散心的機會,全部心思只有賺錢,在他們心裡,錢比情更重要。葛朗臺就是這麼一個人,一輩子愛財如命,直到彌留之際還惦記著金子。他的那顆塞滿金錢和利益的心毀掉了愛女一生的幸福,這不僅僅是歐也妮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拜金社會的悲劇。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塑造了葛朗臺這個吝嗇鬼形象,為讀者講述了一場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一種一生圍繞金錢的生活、一副因金錢而變得貪婪的醜惡嘴臉。這本書不僅給予讀者心靈的震撼,更引起全世界讀者的反思:難道金錢就那麼重要嗎?難道為金錢拼搏的疲憊比與家人平淡生活的幸福更重要嗎?
拜金主義像一陣寒風,讓原本熱情的心變得冷漠。拜金主義更像一隻蛀蟲,侵蝕著人們內心的感情,最後只剩下金錢和利益。葛朗臺便是一個被蛀蟲侵蝕了內心的人,所有人類應有的憐憫在他心裡已不復存在。看著因父親去世而嚎啕大哭的夏爾,葛朗臺卻說:“年輕人真沒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一句毫無感情的話,讓讀者的心都涼了。很多人為了追求利益,每天都要帶著“面具”生活,表面上是對方的好朋友,私下卻是勾心鬥角的敵人。
事實上,金錢不等於幸福。有關科學家做了一個時間長久的實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多,擁有的資產也越來越多,可是人們的幸福指數並沒有明顯上升,反而越降越低。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虛榮心也在發展,總想把最好的東西據為己有,滿足地看著別人投來的羨慕的眼光。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虛榮心,追求金錢的人們總是得不到滿足,最終陷入了拜金的深淵,與家人朋友的矛盾也由此展開。
何不把金錢利益看淡一點,對生活多一些滿足。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而不是忽略溫暖的親情;多花點時間結交良友,而不是增添追求利益的敵人;多花點時間享受生活,而不是承受賺錢的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3:
“拜金有什麼不好嗎?”這個問題是我讀過這篇文章後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以為他和我以前思考過的一個問題很像,或者說是有一些聯絡。“信仰”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有啥好處嗎?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信仰這個東西存在,耶穌啦、耶和華啦、上帝啦等一幫亂七八糟的神一般的存在我也知道,原意是耶“穌”的“穌”字但是費了很大的勁才記住的,進而記住了耶穌和耶穌為代表的一眾諸神。
我是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標準無神論者,認為人就是世界上最高階的生靈,神只不過是人們臆想出來的,並堅信這是真理,對那些把自己當成二級生靈的信仰者嗤之以鼻。但那是很久以前的時候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我開始思考一些以前從未思考的問題。
那些有信仰的人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嗎?那些被我們當成二級生靈的人們過的比我們差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們和我們相比不但不比我們差,甚至反而更好!
所以,我就要問了:為什麼?
難道沒有信仰是一件不對的事嗎?難道信仰真能使人變得更好嗎?
讀過這篇文章,再結合我以前的一些思考,我想我大致整明白了一些。實際上我一直都處於一個誤區,認為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有比人類更高階、無所不能的存在。並相信他可以掌握人類的命運,所以只要信奉他,讓他高興,他就會改變你的命運,讓你未來變得更好。而這種思想給我的感覺就是“人”一下子變成了任意擺弄的玩偶,地位感一下子降到了最低,就好像我們看地上的螞蟻那種感覺,所以我對信仰一向是極度排斥,並總是對那些有信仰的人感覺怪怪的。
可是現在我發現我真是大錯特錯了,作者對拜金的理解很透徹,說白了就是現實主義者,而信仰這個很難理解的名詞翻譯翻譯也就是——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者相信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有意義,而現實主義者相信物質生活才是一切的基礎,他們的區別,僅僅是各自所相信的東西不同而已。
浪漫主義者對一切看得很透也什麼都知道,但是他們在選擇接受的同時也在心中保留了一份希望,相信世界上不是隻有這些,而是有更多他們看不見的美好,並相信他遲早會出現,而這份相信,便是信仰。
現實主義者同樣對一切看得很透,甚至更透,只不過不同的是,他們相信,現實世界是需要自己去打拼,打拼出屬於自己的美好。可是,這樣的相信,反射在世界上的卻是像骨頭一樣硬梆梆的。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活著的時候是有血有肉的,可當一切都過去後,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
“拜金要不的”,我想這個題目也該翻譯翻譯,作者的意思,應該是:
“人啊,活在世界上,別太現實了,浪漫一點。”
4:
金銀,在我眼裡,曾經是那麼美好的東西,那時的我只懂得買冰淇淋要用錢,買新的衣服也要錢,認為錢似乎能買到一切我想得到的東西。直到我買了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之後,我又對金銀的認識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人們對財富的追求,使個性產生了可悲的變化,費利克斯·葛朗臺也就是歐也妮的父親,他唯一的嗜好,唯一的激情就是賺錢。作者十分形象的寫到:說到理財,葛朗臺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領。他會蹲在那裡,長時間的窺視著獵物,然後撲上去,張開錢袋的大口,捲進大堆的金幣,然後安安靜靜的躺下,像吃飽的蛇一樣冷酷而不動聲色,徐徐消化吃到肚裡的東西。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於股掌之中。奈漠城中,人人都被他那鋼鐵般的利爪乾淨利索地扒過。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個十足的拜金主義形象者。
吝嗇,也是聚攏財富的一種手斷。葛朗臺老頭把所有開支都看成是浪費。在他眼裡,錢是至尊至貴的東西,和女兒的健康,太太的性命相比,葛朗臺自然更疼愛他的金子。歐也妮把金幣送給她心愛的人,絕對是一個天理不容的強盜行為,理當罰她吃清水面包;太太袒護女兒,生病是咎由自取等等的一切,巴爾扎克大師神奇的刻畫了這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的悲劇”。
這部作品使我深有感觸,人應該是金錢的主人,而不該金錢的努隸。世上應該有比金錢的更重要的東西,例如親情、友情、愛情,只是不過它們比較抽象,而金錢比較具體現實,人們可以看到它,感覺到它。金錢這東西,既能增添人的生活樂趣,又能使人墮落,甚至做到觸犯法律的事,那麼金錢就成可憐的東西。不要依仗金錢放縱自已,不要貪得無厭。要趁自已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別讓自己到生命的黃昏只是坐在家裡看落葉的寂寞中渡過餘生!
拜金話題作文